王建军
今年十一,女儿想回家。其实,在我们送她去成都的时候,她就反复地问:“十一放假我还回家吗?”
我听得懂女儿话中的意思,于是提前好几天,给她订了往返机票。十一那天,妻子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们不如去济南机场接她。
于是成行。
家人之间,一切的行动似乎都是牵挂。
女儿六点二十的飞机,八点半左右到港。我们五点出发,估计七点半到机场,两个半小时一百二十公里,我不想开快车。
车经惠民县,已经是六点多了。天边的浓云如黯淡的群山,暮光却努力地从山背后透出来。不知怎的,我的内心升起一种感动,也许是若干年前一种同样的场景印在了我的心中,又突然被什么勾起来了吧!
三十多年前的这条路上,一个中年男人,赶着一辆铁制的驴车,车上带着一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在赶路。
那个孩子就是我,那个男人就是我父亲。为了挣钱,爷两个需要赶着驴车走一百多里从利津到惠民,买上足够的货后再返回利津,一趟行程就要整整三天。
“当年,爹带着我到惠民赶集,走一天也不过到这儿。”我对妻子说。
“那是什么年代了!”妻子淡淡的反应。
我知道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可不知为什么,它们总是突然出现在我的记忆里。也许,那短短的一百余里路,在一个少年的眼里却是足够长的。在这条路上,有少年好奇的的目光,有无尽的遐想;有朝霞满天,有落日余晖;有冷水干粮,有相依相偎。人生就是这样,只要是路开启的地方,就有梦始。
在当年那条窄窄的马路上,我听到了好多与我的家乡不一样的名字。惠民的油条那么长,那么粗,而我们所见的不过有筷子长罢了。还有一种叶子宽宽大大的东西,人家叫做“烟”……
这些,都是我日后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我有足够的骄傲,他们哪里见过两根筷子长的油条啊!
世界竟这么大,我想到到处去看看。那时,这句话肯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
七点半,我们到达遥墙机场。此时此刻,女儿还在飞机上,行程估计过半了吧!再过一个小时,全家人又在一起。
一个时空的转换,一百余里,一百余公里,近两千公里,十几天前,三十年前,当下。
机场的夜空很美,月亮在淡淡的云影中穿行。我仰望苍穹,心同云朵中的月亮一起晃动。空中,那架从成都飞往济南的飞机上有我的女儿,她也在云朵中穿行吧!此刻,她肯定透过舷窗往外望,努力寻找自己心中的风景。
八点半,飞机安全降落。九点,女儿走出机场大厅。零点零二分,家就在眼前了。我按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了上面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