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点事,特别是与人相处的事,看不惯,挑人毛病,突然觉察到自己错了,有点感悟,同时也在读这本书,临到读完,发现如八大,白石先生把生活中的最稀疏平常的东西也加工成了艺术品,《草扒图》,《锄图箕》,是草扒子,锄头和簸箕,生活中最普通的家什,还有徐悲鸿的《晨曲图》,其实是画的是一群小蝌蚪而已,联系到近日人事上的事,突然想到,所谓艺术家,不就是在平凡的世界发现美的人嘛,而且是最不容易发现美的地方发现美,如果能在这污秽肮脏啥都看不惯的世界,不断地去发掘去看见点点闪光点,人生不也就是美美的,人际关系不也就美美的,人也就成为人生的艺术家,生活的艺术家,生命的艺术家,何其美哉!艺术拯救灵魂,意义不就在此。
其实人生的底色本身就是很悲哀的,悲哀唯一的出口就是创造艺术,就是创造美。所以古往今来,大凡成就杰出的艺术家,都是把玩悲哀的绝世高手,把悲哀玩成了悲壮,体现在艺术品中,悲壮之气,灵动之气,高古之风,如泣如歌,从而流芳百世,流传千古。
而要洞见艺术品中的这种悲壮色彩,首先自己得要对此有相当深刻的体悟,也就是得要有一定的哲学基础,不然难以入艺术的门。作者李霖灿是个有哲学高度的人,他洞见了,而且与这些人类文明的圣迹和珍品相伴相处四十年,其内心的感动和富足,哪是区区一本书能写完的,只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写将出来一些,所以句句是金。
句句是金,表现在其对各类艺术品的总结归纳,他看到古人的在书画中表达出来的悠闲和自在,也看到今人的忙迫和从容,还看到古人那活色生香的幽默感,苏东坡的人生影响力,动物的灵动,线条,诗情,画意,哲思,史情,花鸟,草木之生,山的情谊,水的灵动,佛的慈悲,道的自在,等等等等,绘声绘色,都是一己之感受,更甚者,作者将艺术感悟和人生体验关联了起来,妥妥地将艺术品化为己用,美之美者,不正于此?所以,读来,正如跟好友聊天,聊书画,聊艺术,聊古人,聊情趣,聊人生。此谓句句真金。
与《夜照白》相比,《夜》讲的更多的是概念技法,是作者结合自己的体悟去讲这些概念和技法。而这本书则全然是作者的体悟,比《夜》更私人。所以,结构上就没有《夜》严谨,作者感情所到之处,把所有同样观感的书画归类到一处,以阐述自己的观画体验,此书成在此,败也在此,败就败在对人生的体验,就那么几条,一些观点在不同的章节里,有所重复,而没有更多的突破,可能也是囿于作者本身的思维固化,或者说已经深陷在那几个美好的人生感悟里头,而不能有更多的解读和更深的阐释,不过还好的是,在他行云流水的阐述中,我读出了另外一层的人生况味,就是我文章前面的那种味道,完美人生得在污秽中发现美,在不好中发现好,见识如此,我本该是对此书守口如瓶,只说好不说差,可是我还是对此书有所挑刺,看来还是未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然而,去看到人家的不美,然后在自己身上去规避,而不是去指责人家的不是,是不是也是一种美化的过程呢?我想,应该是的。这样美才能更美。
与释
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