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花鸟画,更多着重于物体自身的精神和质感的描绘。比如这一幅荷花作品,在整个画面里,就只有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出水而立,除了下面几片碧绿荷叶,几乎没有其他环境的描绘了,然而就是这么俯视的角度,占据了全部视线的比例,却没有不和谐的感觉,反而使得荷花更加的脱俗大方。
这幅画画了三天。第一天先是泡茶水,浸纸染色,第二天勾勒线条,最后一天上色,粉饰画面。
话说泡茶水这步骤我第一次便失败了,因为不知道如何压晾,晾干后纸有点皱了,倒是不如直接用毛边纸来得方便。所以最后那茶色是手机滤镜出来的效果,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把荷花花瓣的白嫩感给抵消了。
勾线这步骤最艰辛,图中花瓣纹线和花心、花丝我都一同用墨线勾勒,感觉线条比较硬,如果能像原图那样用色线效果会更柔美些,看不见勾勒过的痕迹,一般称为‘’没骨‘’,看起来要更轻盈些。
荷花的花瓣圆润丰满,画家在细微之处甚至连花瓣上的红丝,花蕊上的腻粉都要表现出来,感觉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了努力贴紧这种效果,画的眼神都凌乱了。
原画来自于南宋时期的画家吴炳,据说他的作品多彩绘,精致而富丽,这幅《出水芙蓉图》也是他的传世作品,是很多绘画历史书和练习作品都会出现的一幅画。他的荷花娇嫩柔美,加了晕染,既轻盈又腴润,每片花瓣的形状、色泽和光感都顾及到了,刻画得十分生动。
作为临摹练习,除了描绘轮廓,学习运用浓淡墨色,勾线行笔的流畅,对于画面结构和色彩搭配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有朋友打趣,绘画难道不是创作的过程吗,怎么通常都是临摹别人的作品开始?我觉得呢,绘画重情趣,求意境,不为攀比,即使每次临摹也都是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出来的作品虽然以贴近原作者的讯息为主,但总是加入了自己理解后的元素,比如荷花的娇嫩柔美是原画家的主体,但我画的荷花飒爽英姿地挺立,外刚內柔,不也正是君子气质的一种么,这也是画画的乐趣之一啦o(^o^)o。(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