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书,学道理,明人生。跟着李源老师读《史记》,学的是读书法,了解的是千古帝王事。
我们现在可以读到的书,已经多到穷极一个人的一生都无法读完的程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求,无论哪个目的去读书,读自己想读的书,也没有人敢说可以用一生全部读完。快速阅读,还要掌握自己想要的知识,精读成为必然选择,跟着李源老师读书,精读有方法。
李源老师精读的核心只有一点,读书就是读人,读书前先查作者。我们读书是为了取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无论学习实践理论还是为了精神愉悦,都在用有限的时间去在无限的信息中交换对自己有用的那部分,所以先作者是关键。每个作者都是人,是人就有爱恨憎恶,这些情绪会在他的作品中反应出来,会构成作者对世事的观点和看法,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精华。如果不了解作者什么书都读,白白浪费的了时间,还不如去隔壁茶馆和老大爷聊天吹牛乐呵一下。
查作者,也有方法。从作者的基本背景资料开始,他的从业经历,他的作品在读者中的风评,能过这些基本信息我们可以快速了解作品要表达什么,可以通过外部信息去确认作者的核心论点,就如我们打星际争霸,获得了个地图全开的功能,可以直捣黄龙,将对方快速拿下。通过了解作者的信息,在读书时我们可以和作者隔空对话,可以在与作者交流想法时有的放矢。
了解作者,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扩大信息圈。作者有师承,也有朋友圈,或许还有粉丝团,更可能有黑粉有对手有敌人。这些关系人构成了一个更大的信息库,通过他们发布的评论、对话、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作者作品的前因后果,更可以根据作者在圈子里的爱恨情仇明白某些作品的创作动机。这些信息构成了了解作品的一部翻译机,过滤器,可以帮我们直接面对作者,快速拆解他的作品,了解他的核观点,无论支持或是反对,都能有理理据,体现出我们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读者,我们的发言是认真的,而不是反应过激的键盘侠。
古人有真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了也没会,再学也还懵,怎么办?模仿啊,跟着老师的脚印走一遍,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就像东野圭吾那样,先练成一个模仿高手,熟能生巧,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经典的产品都是由模仿起步的。读书方法也一样,李源老师有一套系统的精读方法,专门为此开过训练班。可是,课听了,概念记了,流程知道了,也知道效果了,可到了最后一步,就没了行动。没有了行动,收获的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许和我一样,尝试过一次,可是没见效啊,然后就是各种没时间,没有坚持下去,总之是原因一堆,不了了之,结果为零。人面对好处时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没成功就放弃。我以前的领导对工作的要求是,不怕慢,就怕站,可以允许延长时间,不许没有行动。精读的方法是李源老师十几年经验的总结,我们认可了它的作用,就应该用到我们自己身上,现在有了捷径,剩下的路要自己去走,这个时候刻意练习就十分必要,不断重复实践,结硬寨,打呆仗,用水磨功夫打磨出适合自己的精读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