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我收到了文字列队的邀约,来到这个遥远而又邻近的地方,据说这里能够让我忘掉白天工作的烦躁。我带着身体和心情的双重疲惫,下班前一刻,告诉好友想喝上一顿酒,麻醉一下周身感观的神经,好友愧疚地告诉我,他要加班抽不出身。显然,我接受邀请,走进书本的世界,只是备选的安排,无奈中,好吧,我来了。
现今十来平米的书房,闭着眼睛都能知道里面每个物件的方位和摆布,周国平书籍系列,整齐的排放门口处前头,这是我敬重的一位作家,犀利的文笔,尼采思想继承光大者,周老把哲思梳理的洋洋洒洒,孤独、安静、健康、人性、品格等等一个个剖析辩证起来,高贵者因为带着高贵的属性,卑贱者因为其卑贱的灵魂。
看周老的书,需要跟着不停的思考,我移开了目光。
今天显然是看一些欢快的文字,许是最好。
史铁生对地坛公园的认识里,应该是轻松的,公园里面的大自然,草木葱茏,拂柳迎风,孩童游戏,顺着铁生的思绪,我有着宿命般的惊奇发现,我曾经梦中畅想的孩童时光,已经出现眼前,太湖流域数不尽的河荡,美若天仙的邻家小妹,旷野中疯长的青草地,那头总喜欢盯着我看的老牛,我还看到了远处的大河边架起一座新桥,桥下的石头河埂下定是长满了清苔,鱼虾躲藏期间,一个个伸出触须,如同在挑衅我徒手捕鱼的技术,我禁不住挽动了一下衣袖。
每个人的童年是不是一种宿命,无论贫困、饥饿,都不会缺乏欢乐,成长是一场无端的变革,夺去了我们拥有的自由和快乐。
书房成了我每日急于归去的地方,这个小小的空间,10多年间,跟随着小孩的学校迁移,房间的大小陈设,不由我主张,也一时难以将这个区域定义“书房”。客厅的边角,隔拦出了3个平米的空间,里面置放了一张小小的书桌,不变的是那个庞大的可拆卸书架,行当充做了巨大的屏风,书架上满满的书籍,过滤掉了从厨房穿行过来的油烟味和家人的走路声,隔离了我余光能触及的晃动和干扰。
有了书本,便诞生了对话的时光,成为我安静的、坦然的树洞。我压挤自己肥大的肚腩,勉强走进这个属于我自己的地盘,这里是我休憩的后院。里面空旷浩大,喜欢的、爱慕的、敬仰的、怀念的,都在其中。像同事在玩游戏时遇见高手施展技能,找到了各式武功秘笈;这里是当年北京的民族缩微景观公园,名山大川历历在目,国外的胜景也收罗其中;这里是我童年时期渴望拥有的诱人瓜田,里面,硕大的一个个大西瓜等待出售,可以买个好价了,可以封堵家中窜风的墙壁裂隙了。
读书时光浸润的快乐抚慰了我少年时期的忧伤。
书架上,每一本书名称、封面、序言、内容,都写满了注解;每个注解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或很多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面的各色场景、人物都在变幻、迁移和走动,这些场景或许经历了千年的穿越、世纪的沉淀,这里的人物因为爱恋、生意上的买卖、争斗等等奔忙不息。生活的场景展示是读书客读书时光里的收获。
读一本书,眼前就仿佛在上演一场盛大的历史剧,电影的蒙太奇效果透进身体躯壳,人的心胸便随着情绪颤动起来;又仿佛行进在回家的小路上,遇到了孩提时候的玩伴,看到了熟悉的村前小树,还有那熟悉的笑声传了出来。
读一本书,更多的时候,我接受了儒释道般的洗礼,这是一场不经意的活动,眼前大殿的钟声响起,我双手合十,赴下身姿,心中顿时穿过了一道亮光。
白日里生活的琐碎、身体的疲倦早已抛到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