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九十年代,耳边难免回响起罗大佑那首《恋曲1990》,弹着吉他哼着小调,在光影陆离的舞台上缓缓道来那个波澜壮阔世纪的最后10年,植根在九十年代土壤生长的我们也正如歌词一般: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
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飘泊
寻寻觅觅长相守,是我的脚步
然而同样是踏过时代路程几代人,九十年代的人却越来越被定义为社会环境的“边缘人物”,他们站在传统守旧的上一代与高扬着潮流促新的下一代之间,显得格格不入。他们经历过有一顿没一顿的馒头咸菜,他们也同样享受过时代快速发展所带来便利与安逸,处于时代分界的他们又该何去何从,难道九十年代的人就这么被抛弃了吗?
“90年代”即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现在也通常被指为刚刚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
那个年代的人吃过大锅饭,工资虽然不高,但物价也不高,养活家人没问题。家里如果有了台彩色电视机或者摩托车,是一件招人羡慕又招人嫉妒的事。BP机,小霸王游戏机,一角钱两块糖的小乐趣充盈着整个童年。
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为了帮母亲卖早餐,母女俩早早起床开始准备食材,天空还黑压压的时候我便甩着两条小短腿,鼓着气儿地蹬着笨重的三轮车,母亲就在后面哼哧哼哧推着,一路磕磕碰碰到了街边的摊点等待早市的时间,这段日子就像干嚼着一嘴的未熟的橄榄一样,苦涩的很。那个年代也没什么吃的,小孩儿蹬上树偷摘几个果子,往田里偷几根黄瓜都能美滋滋的吃上一天。
这个时代养出的人吃得了苦也很容易满足,他们吃过苦,所以明白生活来之不易,打小在泥地里打滚的“野性子”就像长在岸边的柳条枝一样,韧的很;
九十年代的人们也享过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的小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吃饭无需用粮票,衣食住行规划好,每逢年过节都有了兴致去买个鞭炮闹一闹。他们站在国家发展的道口儿上眼睁睁地看着周遭事物地蜕变,为了生活,为了工作,手里的用惯了的翻盖儿手机也不得不换成年轻一代中人手一部的大屏幕手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科技化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开始入侵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世界的发展中,两极格局的瓦解使得世界转为以美国为超级大国,多个强国的"一超多强"的局面,在这个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世界格局里,人们对世界的视角与态度也在随之发生变化,贴身藏好的手机不再是件稀罕物,人们甚至可以登上飞机去往远洋彼岸为自己童年时幻想的神秘国度寻找一个答案。
减少了时代跨度的掣肘,他们更容易跨出社会画出的狭隘区域,接受着更加开放先进的文化影响,拥有接受新事物的勇气,敢于融入瞬息的发展漩涡中重塑自己,完善自己。
有人说:八十年代安分守己,九十年代安居乐业,二零年代积极进取,每个时代都是每个时代的特点,然而真正保持清醒的是身处时代的旁观者,他们既是时代发展的参与者,也是时代变化的见证者,更是时代发展的建设者。九十年代的人就像处于时代发展的“旁观者”,冷静自持而又淡然地接受着社会瞬息变化带来的馈赠。
年纪不是衡量一个人层次深度的戒尺,惟有理智清明,才能在浮华涌动的时代中现代属于你的一片安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