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书读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围的人?"终于出现了我无法更认同的答案和评论——
证明你读书姿势错了,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越读的多越绝望。
绝望有两点:
1. 我所想过的问题都被前人解决过, 而前人解决的问题我却花很大力气无法读 懂。这多是理科书籍。
2. 我了解世界运行的方式,但是越了解就越发现 我跨越不了阶级。这多是文科/社科类书籍。
读的越多,应该越宽容才是,举个例子,读的多了,你应该能够更清晰的理解一个人为什么打游戏,或者反过来为什么放弃打游戏而选择看书。 在此基础上,尊重每个人不同的选择,走好自己的路就对了。 这里并没有低级和高级趣味之分。
那条相当共鸣的评论:读的更多之后应该是跨越绝望,看到希望吧。
我现在正是处在需要读更多才能看到希望的尴尬阶段,为读过”不少“书而未能改变命运绝望中,甚至因此正无法像以前那样静心看书,满满的浮躁迷茫。
因为重量的缘故不再像大学时期那样买太多实体书,然而准备给自己读的电子书堆了两个百度云盘,有免费下载的,有付费买来的,对于强迫症的我来说,它们在那里就像是一个未完成的任务,却是一个一辈子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知道,钱钟书先生当年横扫清华图书馆读的书都没那么多啊,林彪在苏联休养两年,俞敏洪大学养病休学一年这有专门的”读书年“的两位前辈也没那么高效啊。我不是不清楚有些书不必读,不是不清楚追求读书的数量的弊端,我只是恐惧于自己的无知,总是生怕没读哪本好书我的人生观就被错误的塑造,生怕错过了哪本好书我就错过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关于”一定要读好书“,多年前读到的一篇文章深深影响了我,它让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控制自己不盲目追随潮流,不去追捧那些当代畅销书,我很庆幸,我没有在80后网络作家充斥校园的初高中时期去读安妮宝贝、郭敬明、韩寒,这使我的价值观没有很大众化。
就像那句这两年流行的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电影“,读一本坏书,或许暂时你感觉到浪费的只是一点时间,但时间久了,它们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本坏书对你人生的影响,从你读它开始就无法逆转了。
生命那么短,开始有质量有价值的阅读,现在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