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音
我家老屋西邻大爷家的大娘,是小明的后妈,小明的亲娘改嫁了,大娘嫁过来,做了小明的后妈,并且给小明添了个小弟弟。大娘为了小明,经常跟大爷打仗,最厉害的一次,大娘哭得呼天抢地。我们去看热闹,她坐在他们家院子里的果树底下,抱着她小儿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抑扬顿挫的边哭边数落,日子没法过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当时他们家的日子是很好的了,大爷在信用社工作,拿着公家发的工资。家里也没有多少人口,应该是不愁吃不愁穿的。她原先的丈夫死了,老家里还留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我听大人们私下说她,光想把东西往老家拾掇,是顾着那两个孩子。她处处看小明不顺眼,不为一点事儿就跟大爷吵架,连带着骂小明私孩子(私生子)。
听我姐姐说,在我上面我还有个大我4岁的小姐姐,小明跟我那个小姐姐一般大,他们两个从小在一起玩耍,后来我那个小姐姐在7岁那年得脑膜炎死了,小明失去了我小姐姐这个最亲密的玩伴,变得很孤僻,不爱跟其他孩子玩。我对那个小姐姐一点印象也没有,可听姐姐说,我跟那个小姐姐长得很像,聪明伶俐的,我很想念那个姐姐,我想象着她和小明两小无猜的在一起玩耍,现在小明没了伙伴,后娘又对他不好,真可怜。
有一次,他家里又传来打骂声,夹杂着小明的哭声求饶声,大概是打厉害了,就听小明叫:大叔,救救我呀救救我。他叫我父亲大叔,父亲经常过去拉仗。隔壁的哭喊声,早让父亲忍无可忍了,蹭蹭地就去他家里了,她大娘,孩子小,不带这么打孩子的。他亲娘知道了,人家和你不算完。好歹把小明拉出来了。
小明的父亲好喝酒,不喝酒的时候能护着小明,喝了酒就在家里骂骂咧咧发酒疯,骂小明,连小明的后妈和弟弟也骂。小明在这样的家庭里不声不响地长大着,初中还没上完,小明的爸爸不知得了个什么急病,死了。那时候时兴接班,他嘱咐身后事,小明初中毕业接他的班,去公社信用社上班。
小明接班后,能按月发工资,成了公家人,邻里乡亲的都为他高兴,都夸大爷不糊涂,这件事做得对。大娘却不高兴,因为小明,自己的小儿子捞不着接班,对小明横挑鼻子竖挑眼。
大娘有个外甥女,长得及其标致漂亮,经常来大娘家玩,有一次我看她站在门口,眼睛红红的,我说姐姐你哭了?她不让我出声,原来是大娘在屋里骂小明。那时候小明已经长得高高大大的,是个很本分的青年,大娘看不上他,不让外甥女来玩,不让外甥女跟小明好。
什么力量也挡不住爱情的到来,无论大娘怎么阻挡,都挡不住外甥女来看小明。两个年轻人好上了,大家都看好他们,我也觉得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
小明对他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很好,经常鼓励弟弟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工资给弟弟交学费。弟弟学习也不错。
那年,小明和大娘的外甥女结婚了,他们在银行的家属院安了家。农忙他们经常回来帮忙,弟弟的学费还是小明出,他对弟弟说,明国,你好好学,考上大学,我供应你。
人们都说,大娘命好,摊上这么个好儿子,就是亲生的也很难得有这么孝顺的。大娘就很尴尬地笑了。
转过年来,小明生了女儿,送来让大娘看着,大娘美滋滋的推着婴儿车,婴儿车里躺着白胖胖的小孩,大家见了面,打招呼,看孩子呐?大娘就自豪地大声说,嗯,这不是看孙女子嘛。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了,放假回家,大娘都过来坐坐,和她小儿子说,好好学学你姐姐,叫你姐姐辅导辅导你。大娘的儿子学习也很好,后来考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大娘偶尔去住些日子,住不习惯,主要是牵挂着小明的女儿和儿子,心急火燎地回来帮他们照顾孩子。
前些年回老家,想过去看看大娘。我问哥哥,隔壁大娘在家吗?哥哥说,上了年纪活动不方便,明根不放心她自己在家,接去和他们一起住了。小明小明的叫惯了,还真忘了小明的大名叫明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