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怎样使人尊敬、忠诚于上级,并且还能勤勉于工作?”孔子说:“举止端庄,能赢得尊敬;敬老爱幼,能赢得忠诚;任用贤良、培养人才,能使人勤勉。”
(二)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问孔子:“先生为何不从政?”孔子说:“《尚书》里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种品德是可以带动国家发展的。这还不算从政?难道只有做官才算从政吗?”
(三)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信誉,不知还能干点什么?就像大车和小车失去与牛马的连接器一样,怎么能启动呢?”
治国讲道不讲术,何必一定要在其位才叫政治?
“奚其为为政?”意思是:“还有什么其它行为才能够称得上为政吗?”很明显,孔子是把自己的所做所为定位为“行孝”或者说“孝行”来回答“不为政”的疑问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孔子一生所为当然不仅限于“行孝”。孔子一生做的最多的,是教授弟子学问,“孝”当然是主要内容,但更多的应当还是“忠信仁义”以及“为政”等等,有人只看到孔子讲“为政”,而看不到孔子的其它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意义,故提出“不为政”的疑问。孔子以周公旦之遗言论证:所谓“为政”,也只不过是做“孝”的行为,一个人只要做到“孝”,并能以“孝”影响他人,那就可以称作“为政”,孔丘一生所做的也不过就是这件事,本身就是在“为政”。
孔子一直看重孝道价值,并把它提高到治理国家的地位,认为把孝悌、友爱的精神扩展开就会影响到政治。也就是说,将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都处理好了,整个社会自然就会和谐,这也是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在孔子眼中,孝亲也是为政,没有必要非去做官不可,政治是无处不在的。
孔子所提出的以孝悌为基础的“仁政”,是希望能够通过个人的修养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再推及到整个家族,最后延伸至整个国家。
本章把“孝”、“为政”、“政”三者结合在一起论述,把为政的范围从一般性的政治行动拓展到普遍性的关系行为上,把凡是“政”的行为都归纳为为政的内容,而这正是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所应具备的含义,这才是政治的根本。为政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政治稳固,不是为了民众服从,而是为了使所有人的所有行为都能做到“政”,这样的政治,才是理想的政治。
若璠su,二宝妈,坚持100天跑步,坚持100天连续写作。今天是连续写作的第50天,累计输出40170字。
自律让一切更自由,我愿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