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回目解析】
夏金桂改“香菱”为“秋菱”。金桂施计害香菱受屈,遭薛蟠抓门闩劈打。王道士卖假药俗称王一贴,宝玉向王道士打问有贴女人的妒病的方子没有。王道士胡诌疗妒汤。
【故事梗概】
金桂和香菱闲谈,问家乡父母,改香菱名为秋菱。薛蟠撩逗金桂的丫头宝蟾,金桂舍宝蟾,施计摆布秋菱。薛蟠抓门闩劈打秋菱,秋菱叫屈,薛姨妈喝禁,金桂对窗与薛姨妈发泼喊骂哭闹,宝钗领去秋菱。金桂又作践宝蟾,日夜大闹,薛蟠一身不能两顾,十分闹的无法,便出门躲在外厢。
荣宁二府上下皆知,无不叹者。宝玉百日后出门行走,见金桂,心下纳闷。迎春奶娘请安,说孙绍祖不端事,迎春背地里淌眼抹泪,要回家散诞两日。贾母打发宝玉往天齐庙还愿,宝玉问治妒病,王一贴开百岁方。迎春对王夫人哭诉委屈,王夫人吩咐宝玉不许跟贾母讲。后惧孙绍祖之恶而被来人接走。
【情节略析】
回忆下香菱身世:甄士隐独女,甄英莲(“真应怜”),原籍姑苏,是小说中第一个登场的女性人物。
四岁那年元宵,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回去,薛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妈丫鬟后成为薛蟠之妾,但为蟠妻夏金桂所不容,终究与薛蟠断绝关系,跟随宝钗去了。八十回内未交代香菱结局。
这个出落得花朵似的媳妇夏金桂从小“酿成了一个盗拓的脾性”。
盗跖[zhí],是传说中春秋时期的土匪头子,也是以“坐怀不乱”闻名的鲁国贤臣柳下惠的弟弟。《庄子·盗跖》说他“心如涌泉,意如飘风”,“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把前去劝他知礼守分的孔子骂得“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依偎着马车气都喘不过来,连手里的缰绳也拿不稳了。
尊自已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忌讳别人说出“金桂”二字来,改“桂花”为“嫦娥花”。
一日,闲来无事,金桂问香菱这个名字是谁起的。香菱说是姑娘(宝钗)起的,金桂听后极为不屑,金桂挑事,两人争辩菱角花哪来的香气?最后要把这“香菱”的名字改成“秋菱”。
一一夏金桂此举,貌似惩戒香菱,真正的目的却是挑衅宝钗。
薛蟠看中金桂带来的丫鬟宝蟾有几分姿色,但又怕金桂,不敢轻易造次。夏金桂早有心思想治死温柔明理的香菱,觉察到薛蟠的心思后,将计就计,先借用自己的丫鬟宝蟾做诱饵来诬陷香菱,让薛蟠喜新厌旧排挤香菱,把香菱摆布了。薛家娶了个夏金桂,从此已无宁日。
书中刻画一个细节:“(金桂)有时欢喜,便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又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头下酒。吃的不奈烦或动了气,便肆行海骂,说:‘有别的忘八粉头乐的,我为什么不乐!’”
一一世无第二,仅有此人!曹公笔下至善至恶,善若菩萨,恶如魔鬼,偏偏好笑的是,金桂不知己之恶,比自已如菩萨,叹作者笔法如此辛辣。
夏金桂认为一切皆由已掌控,精心策划一番,不露痕迹地引香菱步入圈套。一日午后,金桂故意出去,让了个空。琢磨着薛蟠与宝蟾推拉之际,让丫头小舍告诉香菱到屋里取手帕,万没料正好撞见。薛蟠气急败坏,一腔兴头变成了一腔恶怒,不容分说,把香菱好一顿臭骂和追打。
金桂私下又安排薛蟠和宝蟾在香菱的房中“成亲”,让香菱过来陪自己睡,想尽点子折磨她,香菱只得忍气吞声。
一天,又装起病来,说心疼难忍,四请医治疗无效。不折腾点事来,决不罢休。闹了两天,将目标指向香菱施了魇魔之法,无脑的薛蟠,抓起的一根门栓,不容分说,劈头盖脸打向香菱,亏了薛姨妈及时制止。
薛姨妈深知香菱的品行,从心里还是比较怜惜,听薛姨妈如何斥责薛蟠的:
“这丫头伏侍了你这几年,那一点不周到,不尽心?他岂肯如今作这没良心的事!你且问个清浑皂白,再动粗卤。”
如今看着金桂恶赖的样子,儿子又软弱无能,赌气要把香菱卖了算了,薛蟠见此,只得低下头。金桂不依不饶,撒泼无赖,气的薛姨妈身颤气咽。这时候的薛蟠也只是落得个咳声叹气,抱怨说自己运气不好。
一一夏金桂的蛮横张狂,薛蟠的无能呆笨,说到底无不与家庭教育有关系,从小的溺爱和放任,养成一个嚣张、一个纨绔的性格越来越无法控制。导致薛家的婆媳、夫妻、妻妾关系矛盾尖锐。夏金桂一手策划的家庭纷争,手段比起凤姐低劣多了。
薛姨妈在宝钗劝说下,留下了香菱跟随宝钗去了,香菱从此一心断绝前路,不几日,因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前八十回沒交代香菱之死。但从判词上分析,是被夏金桂逼死的。
——薛家娶了夏金桂是一场祸事;香菱遇到金桂是人世的悲剧。香菱身世之惨,人生际遇变换之大,大观园中恐无人能及。如果没有受到命运的捉弄,她也会成为一个大家闺秀,诗书奇才。然而她却遭遇了一般人都难以承受的折磨。勤奋、聪敏、好学、乐观、善良的香菱,似黛玉般的品行,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读之怎不令人怜惜!曹公是慈悲的,他对喜爱的人物下笔总是充满悲悯与不舍。对美的宣扬和恶的鞭挞,不加评判观点,于人情世故中让读者去咀嚼。
赶走香菱后,夏金桂回过头来收拾准备宝蟾,出乎意料的是宝蟾可没有香菱好欺负。如今越发得了宠,翅膀硬了,每每对夏金桂却没有半点儿忍让。两人真是“棋逢对手,难分胜负”。此情此景,薛蟠也无计可施。望妻妾兴叹,后悔不已。
宝玉因生病宅家休息,一日贾母打发人来找宝玉,到天齐庙还愿。午间道院休息之际。忽想起一事,问当家的王道士有没有贴女人嫉妒病的方子,王道士人称“王一贴”,是个卖狗皮膏药的。见有钱赚,灵机一动,说膏药没有,倒是有一种汤药,叫做“疗妒汤”,只是疗效慢点……
这王一贴胡诌一通,心知反正吃不死人,于是开了个药方:“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
“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 引得宝玉等都大笑不止,骂他油嘴。
一一庚辰本夹批:【寓意深远,在此数语。】这段插曲虽是逗趣,曹公插诨打科借用民间一个卖假药的王一贴之口为“满纸荒唐言”作结,让人笑中带泪。宝玉泛滥的同情、王道士的油腔滑调,极致的讽刺了人世间的愿景,终是“太虚幻镜”一场。
“实告诉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
一一王道士一句话道破天机,正应了第一回甄士隐对《了解歌》的注解。
宝玉听说迎春被接回家,在王夫人房中诉说委屈,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鬟,将及淫遍。可怜的迎春只是孙家花五千银子买回的。应验了迎春遇到了孙绍祖这个“中山狼”。从判词和曲子都预示了迎春婚后在孙绍祖的作践下,受尽折磨,时仅一载,即悲惨死去。迎春之死,预示荣国府已揺摇欲坠。
——贾赦一味好色贪财,母亲邢夫人性格怪癖,生母早亡。她的婚姻大事,也就由其父贾赦独断敲定,许给了所谓的世交之孙名孙绍祖者。贾赦的行径,唯利是图,不惜牺牲女儿的人生,甚至性命。柔弱的迎春,闺阁中所经历的种种表现,已决定她的命运。她也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在夫君的凌虐中暴命的,加重了迎春“薄命”的悲剧意义。
一一两对婚姻悲剧的对照,让读者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人物类型,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人物命运。尽管我们看不到全书结局,但夏金桂最终不会善终,全书宣扬的就是“福善祸淫”。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脂批汇效本版本只有八十回,按目回细读一篇,近八十几天的每日坚持,让我受益良多,这也是第一次因你而入痴入醉,尽管阅读认知水平有限,但我收获了对文中几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重新认知,我理解了她(他)们的处境与处世。比如宝钗、凤姐、王夫人。较前是一种颠覆性的认知,所以《红楼梦》一书越读其意越深,其味越浓,其情节越引人,其人物越鲜明。它不止在小处落点,更表现出大局观甚至宇宙观。而每一处细微都很用心,同时又包罗万象,不乏宏观角度的思考。现实和梦境切换自如,堪称完美,只有精读过才得以体会。
后续试写人物系列。
只期:不负红楼,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