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终于有空陪孩子,孩子度过了两天有妈妈的快乐时光。周日夕阳下沉,她挥手跟我再见,我又踏上归程,再次与孩子离别,有不舍和难过,也有渴盼早日母女团聚,陪伴她的成长。
是的,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当小生命降临人间时,我们恨不得给他们世上最好的一切。我们开始关注食品安全,我们抱怨雾霾的天气,我们打听最好的进口奶粉,我们逛商场时冲进童装的打折区,我们操心孩子的教育,我们努力工作为凑够首付搬至好的学区。
我们永远爱不够,永远爱不完。但我们爱的方式对吗?我们一厢情愿按自己的愿意强塞给孩子的“世间的一切美好”,真为只是为了孩子吗?孩子是否需要我们如此这般宠爱呢?
或许,对于孩子或者曾经也是孩子的我们来说,家有时是地狱,有时也是天堂。
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通过精神分析理论和大量的临床案例,告诉我们,为何家会伤人。这是一本温柔且有用的书,让我们认识自我,认识内在关系,从而改变自己,改善家庭关系。
一、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夫妻关系是家庭NO1,决定着整个家庭的健康程度,也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及其重要,会关乎到孩子成长后的家庭的幸福、以及与社会的链接。
处理夫妻关系的几个要点:
1、别拿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对方
2、不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3、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二、关注孩子的俄狄浦斯期
在心理学精神分析领域认为3-5岁的儿童处于俄狄浦斯期。这个时期是性别认同的关键期,只有这个阶段,男孩子承认自己不如父亲,然后以模仿父亲的方式实现对男性的认同,从而具备男性的性别意识,才是最自然的。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
1、重视与配偶的关系,明白这才是家庭中最优先的关系
2、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冲突不是他是的错
3、不要用自己的评价倾向框定孩子的价值体系
三、正确地与孩子分离
每个孩子与母亲应该有两种分离。第一个分离是分娩,婴儿脱离妈妈温暖的子宫,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接触世界。第二个分离是与妈妈“分手”,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自我。
你需要做的是:
1、理解分离期的重要性,能学会放手,让孩子成为独立的自我。
2、明确分离的时期:6个月到36个月大,婴儿逐渐意识到,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
3、成熟的分离:敏锐捕捉婴儿情感,需要关注并保护孩子,但又不要替他们完成任务。
4、尊重孩子探索的需求,幼儿民中认同一个“积极妈妈”。妈妈的爱让幼儿找到自己。
四、不要过度溺爱孩子
为什么父母会溺爱孩子,为什么青少年太听主不是好事?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大人应该首先自省?父母转嫁焦虑为什么容易成功?为什么太听话的孩子容易“被动攻击”?
主要观点:
1、溺爱是一种懒惰不负责任的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溺爱分为包办型溺爱和纵容型溺爱。父母并不夫正懂得孩子需要什么,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中的形象,而这会让真实的孩子丧失自我。
2、0-1.5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1.5-3岁,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 ;
五、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别转嫁焦虑
太多中国父母过于关注孩子,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们自己的生命已乏善可陈。儿女出现的“成长问题”,一般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父母不能产你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
改变之道
1、给孩子空间:不要渴望彻底了解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要总想着去和孩子谈心;青春期孩子自然地会出现许多问题,不要总把眼睛盯在儿女的“问题”上;尊重孩子的叛逆意愿 , 给他们充分的独立成长空间。
2、自我成长:反省自己,是不是怕孩子离开你;丰富自己的生活,不要太黏儿女
3、进化爱的方式:改善与你配偶的关系,转移你的情感重心;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中脱离出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除以上部分,书中也有关于中国式家庭的解读和爱的几个谎言,并回答了8个情感模式产生的原因。因这部分在《为何爱会伤人》、《巨婴国》中有论及,所以翻阅越快。
重点放在如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上,并反省了自己处理亲子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关注孩子的成长,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让自己和孩子都能成为独立的个人。
家是港湾,而爱是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