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书号:饭东东微博卖房
前几天,我作为分享嘉宾,参加公司总部的管培生座谈会,台下坐着将近150名刚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职场小白”。三个小时,他们接连不断地向我抛来各种关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的问题,其中一个学妹问道:“请问我到底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那一刻,我不禁回想起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坐在台下的自己,用仰望的目光看着舞台中央谈笑自若的家旭,听她分享着几年来职场生涯遇到的大事小情,还有那些悄然发生的成长和改变。而在这个2019年,她又做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选择和决定。
告别央企,她不少勇气
我最后一次以同事的身份和家旭见面,是今年的3月15日,那天她像以往一样步履匆匆,在几位高管办公室进进出出。
“其实一年前的时候就有想过离职,一直在犹豫,但后来发现,很多时候不能等着别人叫你去做你才去做,虽然公司也开出了很丰厚的条件,但我还是决定从现在开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收到这句话的语音时间是那天下午的6点10分,那天她干净利落地办完了全部的离职手续,离开了这座屹立在珠江边的5A写字楼,也正式告别了让许多人眼红的500强央企。
“我现在赶车去深圳,晚点和你说……”她的声音一如往常般冷静、不拖泥带水,也没有感慨万千,好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时候到了,就自然而然做出了选择。
这几年,家旭给高速发展的公司带来了很多改变,她自己也从入职时的名不见经传到几年后名号响彻集团的华南片区。很多人虽然没见过她,但如果提起广州公司有哪个人物让人印象最深,大家八成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听说有个92年叫旭旭的……”
回顾认识她的一年半,从同事到小跟班,我时常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起公司里曾有一个她,一步步地走过来,化茧成蝶,就会觉得其实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社群的一位小伙伴杨杨的话说:“这是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的缘分。”
选择创业,她初心使然
瑞言是家旭离开500强央企后的下一站,“我很庆幸,在她身上没有多年甲方爸爸从业者的桀骜不驯,她真的从心底愿意以学员为出发点,凡事亲力亲为,一点架子都没有。”一位瑞言运营天团的言姐这样评价家旭。
我们的再次见面是在深圳南山青青世界酒店,在言一的课堂上,她穿着轻薄的灰布衫、英伦马丁靴、爽朗的笑声……眼前的家旭在学员们的“围剿”中进行合照,不厌其烦地答疑……她身上似乎总是有着一股吸引人靠近的魔力,而这魔力究竟来自哪里,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帅气的外表,或许是骨子里的洒脱,又或许,她本身就拥有魔法。
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人,喜欢听不着边际的夸奖,容易在盲目吹捧中迷失。而家旭偏不,她面对外界的评价时,无论褒贬,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虚心地表示感谢。而面对团队协作的同事和伙伴,她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问题。我问她:“你就不怕得罪人吗?”她给我的回答是:“改不改是他的事,但于公于私,我都一定会说。”
2019年的6月30日的瑞言能量盛典,家旭是唯一一位没有走红毯,直接从后台出场的演讲嘉宾。她匆匆地跑上台,又匆匆地跑回去,她说:“我就从这上吧,讲完就回来,因为我还要在后台控场。”面对这场350人现场观看,8万人在线直播的盛典,只有亲力亲为,她才能放下心来,她必须确保每一个现场环节的放映不出任何差错。
有时我甚至会觉得,她有些苛刻,推文里不易被察觉的小瑕疵,海报蒙版上下之间不足一毫米的位置,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她都要较真儿,做到极致。可是也正因为这样,才会有现在,让大家又爱又怕的家旭老师。
站得更高,她看得更远
我第一次接触瑞言,是年初作为家旭的亲友团,来瑞言的演说庆典听她演讲。她讲了关于个人成长的那些事儿,她说,成长到底有多慢,简直可以慢到我们怀疑人生。
几年前,她迷茫无措的时候,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随身带着一本书,一有空就看,晚上一回到家就赶快去写东西。七个月的时间,大概写了10万字,写成了一个平台的签约作者。她不停地报课、学习、复盘,几乎用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和业余时间。
6月30号,第二届瑞言能量盛典落幕后,我看到现场有很多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围着她,激动地对她说:“你刚刚讲的真的太好了,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从向外索取知识和养分,到被外界召唤和需要,再到如今吸粉无数的家旭老师,我知道,是她种下的竹子,终于熬过了四年只生长三厘米的苦涩和压抑,而在现在开始疯狂地长高、长高……是她让我知道,时间的投入本身就是在搭建堡垒,成长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家旭讲过一个故事,她说这个故事虽然很老掉牙,但是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深地思考:
如果你小时候的目标是成为国家主席,那最后你可能成为一个市长;但如果你小时候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市长,那最后你可能只成为一个村长。
我想,这些看上去有点遥远、甚至不着边际的东西,可能就是目标的意义吧!而在家旭心里,始终藏着一个大大的目标,一个大大的梦想。
她说,她希望通过自己成长的经历,帮助和影响更多人,让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路径,告别外界的束缚和压力,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所以,她才会毅然决然地放弃500强央企光鲜亮丽的高管身份,转而投身到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之分的创业之路。
至今,我的耳边总会响起家旭说过的那句话:面对成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成长,努力地成长,直到看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从旭旭到家旭,她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身份转换,让我真正地看到,未来已来。
期待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在文章底部留言,说一些你想说的话,希望明天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一起加油,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