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同事离婚了,我是最近才知道的,前天给她打了个电话,她哭了,很无力,一个年近四十的女人,带着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儿,她工作普通,孩子上学每天都要花钱,虽说协议里对方也有抚养义务,但毕竟生活中的其它负担几乎也就都落到她一个人身上了,好在她们原本两套房子,虽不大,总还能遮风避雨。
我不深问她们导致离婚的根源,因为早知道这许多年她与婆婆的关系都不好,而她的老公就跟一个四十岁还没断奶的巨型婴儿一样恋母,唯母命是从,甚至母未命而他先从,还处处绑架着媳妇儿一起去讨好他妈,其结果当然就是我这个同事不愿意,多年争吵最终以离婚收场,因此是悲剧也是必然。
我在电话这端只是默默地,听多说少。慢慢的我试着说几句安抚的话让她稳定一下情绪,好一点后她无助的问我,她这辈子还能幸福吗?并且又说一句,是不是再婚夫妻怎么都不如原配的好?
我被她的悲伤感染,心痛的感觉一下子达到顶点,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表述起了自己当时活动在脑海里的观点。
我特别肯定的告诉她这不是绝对的。
再婚这不是一个人的话题,而是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话题。正所谓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的病症。离婚就是这个时代的病症之一,这不是一个人的错。
再婚的家庭幸福的也不在少数,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生活轨迹发生变化,而把一些常态的事情看成了恐怖电影,并且一再传播,最终又自证预言罢了。
再婚和原配本没有必然的可比性,一个人经历一次婚姻的失败,理论上来讲应该是更懂了婚姻的意义才对,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以为再婚一定不如原配呢?
首先,是大多数再婚的不幸会更引人关注,比如我们有两个邻居,一个是初婚,另一个是再婚,我们作为旁观者非常清楚他们的情况。当有一天他们同时吵架了,吵的满楼里鸡犬不宁,试想一下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尝试把自己代入情境,我们会不会一下子就得出判断:再婚家庭果然不容易幸福,你看她们吵的这样凶,这要是原配……而同时对那个初婚家庭的争吵则无感?
这是极有可能的吧。所以,我们必须尊重一个事实而不是一次臆断。我想如果有确凿的调查数据来支持这个结论,那咱才可以相信并作为参考,否则根本不必要用力在此事上纠结。再说,即便是有了调查数据,那代表的也仅仅是概率而不是全部,每个人自己的婚姻到底好不好更重要的在于用心经营而不是让别人的概率说了算。
其次,是再婚者自己就已经心虚,并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再婚不如原配好”的种子,一旦对方有不能遵从自己意愿的事情,就会先入为主的把问题一下子推给了“再婚”这个原因,用一句“再婚就是有隔阂”这一个结论掩盖了所有可以争取的机会,同时也就不用再检查自己在矛盾中出现的问题了。
这应该算是是一个心理陷阱,必须时刻提防。必须要明白初婚也好再婚也罢都不是婚姻幸与不幸的根源。而恰恰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待对方的态度,以及两人在生活中的价值观,成长的整齐度……等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当这些问题被一句“再婚不如原配”覆盖,谁又会想要对自身进行检讨呢?
当然,孩子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这是客观事实,不能当成亲生孩子看待也是正常的,既然如此,也就从最初就不能强迫自己和对方在这个问题上做出怎样的保证,因为再怎么保证都代替不了事实。如果仅仅因为TA不能把那个不是自己的孩子“视如己出”而一言判定再婚就是不如原配好,那也是一个坑,让自己失去机会,也让孩子跟着扭曲的坑。
但是这个问题不是死症,接受现实就是最佳策略,不是亲生的也无妨,太多不是亲生的也照样各尽其责,而亲生的不也有反目成仇的?在现实中尽可能制定两全规则并共同遵守,千万不要用幻想替代事实,要相信当自己在处理婚姻问题上处于相对理性,孩子自然就不会是再婚的障碍了。
幸福与否的因素真的有好多,是不是再婚一定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
我一口气说完这些话,她好像也平静了许多,电话那端连连点头,放下电话前转而对我说,你说的没错,我的原配不是一样没能幸福吗?。。。。
我又无言,只在此默默祝福,愿天下婚姻皆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