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IP营第二阶段打卡,82/90天,1544/134815】
文/墨无声清
昨天冬至,正好也赶上为期21天的用书营结营。
针对21天坚持持续输出的学员,伴读群给大家发了荣誉证书:毕业啦!
回顾这21天用书营以来的收获,可以分为对事的收获与对人的收获。
对事的收获——
1.坚持21天持续输出作业,并且分享到朋友圈。
虽然训练营要求的输入字数为每日300字左右,但我基本每天的输出都在千字以上。我发现,对于一个观点的解析,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场景等切入,用之前积累到的不同书本中的内容以及实践中的经验来解读。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大有殊途同归的感觉。我有明显感觉到,这样输出之后的结果是对一个内容的挖掘更深刻,记忆更深刻。
尤其是结合相关的案例,从大脑中提取以往的经验,包括自己的个人体验,以及见过的,听过的。把这些整理成文字落地到系统界面里,就是对自己逻辑思维与体系思维的一种锻炼。
除此以外结合案例分析的过程,也是讲故事的过程。我尝试过不同的语言风格来讲不同的故事,比如比较严肃的全逻辑分析式,比较欢快的幽默风趣展示风,比较淡然的叙述风格,甚至略带散文笔触的唯美风。
本期精读的书是脱不花老师的《沟通的方法》,属于干货类的书。对于这类书如果只是纯分析逻辑,拎出金句会比较干,缺乏趣味性。但如果辅以不同风格的故事的话,在便于理解的同时会更有趣味性。
2.积极参与每一期的伴读天使活动,坚持每天给五位以上的学员认真点评。
我把点评当做是一次锻炼自己发现不同类型的人优势与不足的机会——既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教育学习,也能在发现别人不足的时候给出方案与建议。既锻炼了自己又确实实践了利他的价值观。
很多人只是嘴上喊着利他而已,但真正需要自己不求回报去帮助别人或至少不那么功利的时候,他们并不会落实到实践中去。
同时,这也是一次锻炼短内容输出的机会。对于评价性的语言,把控强度、节奏、鼓励与批评的分量是比较考验能力跟情商的。如何让自己的点评既有用又能起到鼓励别人的效果?通过不断的点评以及看别人是如何点评的,就能找到平衡点。
3.结营前参与短视频演讲活动,作为小白初次从文案到录制视频到剪辑视频走了一遍。
在此之前我都写长内容,也没有录制过短视频,更不要说是真人出镜的短视频。而在这次活动中我获得了突破,其实这一整套我都能做,也发现自己其实是敢于看向镜头的,也敢于表达的。
我将它作为一个起点,作为来年重点研究的对象。我是否也能坚持一整年每天日更短视频和自媒体呢?我有了重新做公众号的想法。只是定位还没想好哈哈~
4.验证了精读一本书比泛读一本书或者碎片化阅读从长远来看依然更有价值的想法。
我读书真的非常慢,在今年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也不过就读了三十几本书,40本不到。相对于别人一年读80本或100本,实在是太少了。
但我依然坚持选择一本好书,自己觉得对的书就慢慢读,而且一直坚持用纸笔写笔记。这种方式能够让我的心静下来,而且我感觉会记得更牢。
对人的收获——
文字是具有力量的,而且通过文字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的,我一直坚持这一点。
因为我的认真点评,也确实感染到了几个优秀的人主动来和我链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处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梦想与资源。我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同都使世界变得更有趣了。他们的经验能成为我的学习积累,也能成为我的素材来源。对我来说,也是看向社会的不同窗口。
总体来说这儿是一天还是很有意义的,用书的方法我学到了。而且我发觉它可以运用到其他的领域。至于如何运用,就是我的研究。
至少对于干货类的书来讲,这一套方法基本足够了。我还可以给它增设其他的外延与发展,这些又是值得研究的东西。
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终身成长也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自律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真正想要坚持的真正喜欢的东西,并不需要刻意的自律。因为你一旦感觉到自己没有全力以赴,或者漏掉了哪天或者漏掉了哪一步?就会浑身不舒服。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