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负能量文章,请审读。
和心爱的人恋爱,结婚,养育下一代,这是一个完美家庭的常规路径,看上去,听上去,这是完美的。然而实际亲身经历下来,你可能会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当你踏入养育下一代这个环节,也许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并不如你想象重那么美好,甚至你开始失去了之前已经获得的美好。因此,不知何时起,我开始劝身边未育的朋友:三思而生娃。
这个时代,要孩子前,请三思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什么都要快,讲求经济效益,却越来越少做慢慢积累的有良心的事情。
自媒体的内容编辑,考核的是点击率,因此现在看到的自媒体文章几乎都是标题党;
产品的销售人员,考核的是销售额,因此销售人员千方百计也要把产品卖出去;
就连淘宝这样的大厂App,也用伪装卖家留言方式来骗用户点开一次App,估计也是被逼急了才使出的计量。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和你的伴侣就已经成为某些人眼中的摇钱树,你牵着小孩走在路上,在某些人眼里就是行走的钱包,这些人就是做儿童产业的销售。这些销售千方百计联系到你,你以为他们在向你贩卖自家公司的产品,实际上他们都在给你贩卖焦虑。
“亲子班很重要,这决定了孩子未来能否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法是断层的,如果不上幼小衔接班,小孩上一年级肯定跟不上。”
“X岁就要学英语了,不然错过了最黄金的时间,你会后悔的!”
“Y岁是右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参加过右脑培训的孩子肯定比其他孩子优秀。”
……
不论是哪个销售,他们的销售策略里都包含一个信息暗示:你要是不这么做,孩子可能就输给别的孩子啦!,这些销售为了让你掏钱买产品,让你保持焦虑状态,然而这些焦虑是没完没了的,因为根本不存在一个“不输给别家孩子”的产品清单,你遇到任何一个销售都会告诉你不知道的新“真相”。可悲的是,这种销售因为太有效,被广泛用于儿童产业的销售手段中。这些销售不但成功让他们所接触的父母焦虑了,还成功让这些父母把焦虑通过社交工具转播出去。
这种情况下,你会焦虑吗?你的爱人呢?
这个地方,要孩子前,请三思
我在深圳,深圳是一个超前的城市,无论从软件,硬件上。在这个繁荣的都市,竞争和压力都很大,一日工作下来疲惫不堪——高收入是由高强度工作支撑起来的,连多年前被大家开玩笑说“一壶茶一份报纸就一天”的公务员,如今也偶尔爆出过劳的新闻,在深圳恐怕已经没有很舒服又能获得满意收入的工作。
所以,一天工作下来,最幸福的事情,也许就是下班后陪伴伴侣和孩子。然而,下班回家其实等待你的是另一个战场,那就是作业辅导。网络上对于辅导作业的段子,无论是文字还是短视频都很多,未育的年轻人和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的中老年人也许一笑而过,只有孩子还在读九年义务教育的父母才会从内心产生共鸣。
我和妻子在孩子上小学前已经提前被作业辅导段子彻底“洗礼”,我们一致达成共识:要培养小孩学会自主学习,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绝不让每天陪写作业的事情发生。但是,万万没想到,教育局给了你狠狠的一个耳光:这里是深圳!
家校互动,是现在很多城市在推广的教育手段,在百度百科中介绍道:
“家校互动”是200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由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推动,为中学、小学和的学生、教师、家长服务,免费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网上互动平台。家校互动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个性化的教学信息(例如:自己的、本班的)、享受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
也就是家校互动初衷是让学生的家庭和学校有更多的信息交流。而深圳在“家校互动”上有更超前的安排,公立学校直接给家长布置作业。
“孩子每天英语要读X分钟,家长录视频提交到Y APP”
“孩子每天语文要朗读课文X分钟,家长录视频提交到Y APP”
“孩子每天要跳绳X分钟,家长录视频提交到Y APP”
“孩子作业做完要家长批改,家长要签名才交上来”
无法实现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结果让我觉得遗憾,但最让我觉得沮丧的是,这些家长作业其实都是基于假设你不会配合,不信任你才给你安排的作业,不然直接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就好,为什么要录视频提交“凭证”?
为了“家校互动”,学校甚至强制性安排学生家长到校参与迎接孩子到校或放学的等活动,这些活动本来是很有意义的,但是被强制执行后就变了味,如果由家长因工作原因不便亲自参加,学校甚至会用道德绑架方式施压。
据说,深圳的公立学校都用这种方式“家校互动”,而深圳的私立学校像是看准了机会,以家长少操心作为卖点吸引学生家长选择私立学校。当然,我无从考证。
这种情况下,你能承受吗?你的爱人呢?
这么美好的生活,要孩子前,请三思
你和你的伴侣是很喜欢孩子,很想要孩子,还是说觉得要孩子是理所当然的环节呢?
你们对孩子的教育观一致吗?
如果你们没有很明确的肯定答案,我都不建议你们要孩子,这是我近期被朋友问起时,我给的建议。我无法说绝对,但是生孩子后,你或你的伴侣可能都会迎来不一样的生活,或变好,或变坏。
首先你要知道一旦由孩子后,你的生活会完全不一样,以往你自由支配的时间需要大部分划给小孩,甚至你还要压缩不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并分配到小孩身上。这对于很喜欢小孩,梦寐以求有个自己的孩子的人来说是求之不得,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享受电子游戏,喜欢旅游,喜欢去约朋友的人,你要有心理准备,这些爱好统统要暂停——至少也许要暂停个5,6年。
你也许有自己的追求,但是一旦追求与孩子成长相冲突,你只能放弃追求,别无选择。有一个有趣的事,一次我在电台收听一个节目,节目邀请了一位装修设计达人到电台来解答听众提的装修类话题,一个听众说自己新婚买的带精装修二手房子,他打算装修成北欧风,而他老婆却喜欢中国风,应该怎么选,这位设计达人的回答是“你们打算近两年要孩子吗?如果是就甭想什么风了,现在的精装修接着用,等孩子4,5岁后再考虑装修,不然无论你现在装修成什么样子,孩子出生后的几年内,你家都只能是熊孩子风”设计达人的彪悍回答让电台主持人措手不及,但却道出了真理:有孩子,就别想有个性。
更糟糕的是,你的伴侣可能也会产生变化。过去你是他(她)的另一半,现在,也许不到1/10,孩子太重要了,再加上被焦虑包围着,过去你的伴侣可能都包容着你,温柔对待你,但在孩子的事情上或变得没得商量,甚至和你发生争执。
“你一直宠着孩子,真的会对孩子好吗?”
“这么快就让孩子看平板,不怕孩子眼睛坏!”
“我给小孩买个玩具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
你和你的伴侣都觉得自己在做为孩子好的事情,但却因为育儿观不同意见不合。渐渐的,你们的话题可能只剩下孩子,而话题只要启动,就可能谈及意见不合的点,最后不欢的结束话题。或许你很有自信认为你们育儿观绝对一致?请看下面对话:
“你刚给孩子喝了杯维C?”
“是,每天都要补充维C。”
“你今早不是才给她喝过吗?说明书写每天只能喝一杯!”
“不怕,她喜欢喝,多喝一杯有什么关系?!”
加上辅导作业的压力,很多父母是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后,再被孩子辅导作业的事情彻底搞垮,身心俱疲加上情绪上的愤怒,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伴侣也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失控的父母事后懊悔不已,只能次日向孩子和伴侣表示歉意,次日晚也只能再次重演。
在各种压力下,有孩子的父母叫苦连天,未育的年轻人们无不看在眼里。部分80后和年轻的90后价值观已经有所改变:
国家统计局显示,2019年,我们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出生率的最低值。
在我认为,国家开放二胎并没有太大作用,出生率低的本质原因并不是“不能生”,而是“不想生”,要提高出生率,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扫除年轻人生孩子的顾虑。
能否让作为父母的员工更多保障性休息时间来陪伴孩子,让未育的年轻人羡慕嫉妒恨?
能否让学校肩负起更多,让未育的年轻人认为有小孩后,交给正规学校就能安心?
能否将不信任转成鼓励,让未育的年轻人渴望参与到未来得孩子成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