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把翅膀打开,做一只鸟。
飞,往山的方向,江的方向,和海鸟通商,和牛羊互换意见,在布达拉门口宣誓。别在笼子里待久了便忘了自己是一只鸟!
农村的鸟是最多的,却忘记自己有翅膀的。他们去池塘边捉泥鳅,游泳,回到家父母便以危险的缘由从翅膀上剪下一点羽毛;念书时和同学打架,父母觉得太过调皮又剪下一点羽毛;到了中学顶撞师长或早恋等又为叛逆而被剪下一点羽毛;好不容易到了大学,这下父母问:“怎么不飞呀?”
沉默!
二.
农村家庭太谦逊,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大家都在猜。父母觉得子女该懂,子女觉得父母也懂,可往往就是都对不上。这就是通病,委婉含蓄的爱造就了双方都不能理解的沟通模式。
“你读了这么多书,明白这么多道理,应该知道父母的苦心。”
“您把我推向了一条新的道路,应该是理解我在这条路上的艰辛的。”
于是双方都使用浑身解数来说服对方,父母仗着几十年的社会阅历,子女在孝道与实际情况中来回徘徊。
常听长辈们回忆过去,当年是怎么的不容易,要不是因为顾及家庭顾及父母顾及……我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于是这段精辟的话一代传一代,代代都如此。
每一代长辈都觉得自己不容易,都认为自己只是欠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都不在他们风华正茂的年纪,亦不可能出现在他们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父母亦不能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他们则是可以提供当时的机会和资格给予子女的,子女就应当牢牢抓住并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遇!不可使其失望!
沉重而神圣的使命便落在了每代子女身上,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的翅膀,在多年的精神压力累积之下甚至已经忘记自己本就是自由的鸟。
三.
譬如有一个勇敢的人说:“我不想随便就结婚,因……”!
天塌了,这个家的天塌了。这比驱着时间的耕牛在父母额头上犁出一条条深深的沟壑还要严重,父母整个人就像被抽走了三魂七魄那样,瞬间没了精气神。逢人都低头,不搭话!父母开始担忧,开始指责,开始怀疑子女是不是精神上受了刺激,怎么能不结婚,不结婚以后怎么办?还是如同往常一样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灌输给子女,这并没有错,因为代代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听不进去一点想法,只听见了“你不想结婚”,这五个字其余一概听不见。
我把这些称为“沟通障碍。”
父母提供的永远是大方向,按照理想模型雕刻你。至于具体方法他相信你,因为你是村里、县上乃至于在全国全世界都是最聪明的人,所以你能明白并实践出他们的方法。
他对你的期待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
终把原因归咎起来,是千年的传统,是孔家一家之言。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不到父慈子孝,又偏偏只学到了“一言蔽之”:“您不懂,别瞎操心。”
静不下心去学习几千年来的伦理纲常,拿着一些所谓自由,所谓开放,所谓先进思想,在叛逆期时和驼了背的父亲大干一场,这场没有输赢的较量基本会持续到30岁前后甚至更久,没有谁是胜利者,失望、伤心、不理解充斥在家庭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两种文化思想并不冲突,只是双方没有合理去运用。一方拿着“西式”的招牌就忘了照顾父母的权威性,一方尝试去理解却在中途始终提着那口气!于是双方精心准备的“谈判”就崩了。
父亲越强势的家庭,这种无效沟通愈加明显。父亲对孩子的期待越高,孩子就迫切要证明自己想得到父亲直接的认可与赞许。父亲默默规划,孩子悄悄谋划,目的都是一致的“出息”,可偏偏就过程大不相同。
朋友因为考公和父亲闹得不可开交,父亲说:“你就是不努力,就偷懒,以后可怎么办?”
朋友说:“这次专业、学历都对不上……”
父亲:“你管那么多,先去考呀!考上了再想办法转呀!”
朋友:“别瞎操心!”
父亲勃然大怒!朋友充耳不闻。
要是朋友耐心的和父亲讲完什么是专业不对口,现在的体制规定是怎么样的。现在自己是怎么去做的准备,准备了多久的考试查阅了多少地区的政策,考虑了多少潜在的条件……或许结果不会这样糟糕。一次这样有效的沟通不行,那我们就两次、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