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下这个题目时,内心有个声音告诉自己必须认真回答这三个问题,摆脱目前的写作困境。
我从今年1月份遇到简书,开始”写作”——只可惜自己水平实在太差,其实这里应该用”码字”两字来的贴切。到目前为止写了60篇,有6万多字。在简书一路下来,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有关细节也就不赘述了。
总结下来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不能坚持日更?
日更永远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说:码字就要日更,坚持去做让它成为一种习惯;而另外有人的人则认为:没必要要求自己做到,有灵感了自然水到渠成。在简书上有人为日更拍案叫绝,也有人极力反对。
以我个人的愚见,日更对于写作小白和基础薄弱者,一定是坚持和执行的方向。至于中高级写作者,他们对于文章质量的追求可能更高,日不日更,看每位大咖的实际情况和时间安排了,不必勉强。
我的日更是通过参加21天写作训练营开始的培养的。自己的体会是有利有弊,但是收获远远大于付出。不过,训练营结束以后,我惰性泛滥,从4月份到现在就没有写了。
谈到自己,后来为什么不能坚持日更呢?三个字:不自律,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说早睡早起。坚持早起,就能在清晨打草稿,白天闲暇花时间修改作品,进而在晚上12点之前发表简书。
第二,为什么文章质量特别差?
我承认自己学历低,也承认自己差不多20年没有写了……但这些主观原因,不能成为自己写不好文章的种种借口。看看那些简书今年签约的作者,他们努力,勤奋,好学,从不放弃。世界上最悲催的事就是与人对比,所以说自己前面的借口其实就是一种偷懒的行为。
细细琢磨下来,文章质量差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其一,输入太少,说白了就是不会读书。我参加了几期写作学习班,同学之间交流下来,发现自己曾经所谓大量读书,只是泛泛而过。读书如浮光掠影,作为兴趣爱好可以,但相对是写作精进而言,贪多又杂,这是大忌。
几年前,我就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风行70年不衰,可见其在阅读上为读者带来的影响与价值。面对她,自己看过两三遍了,也动笔抄过每章每节,可依然不擅运用。再看看写作大咖怎么读的?摘抄法,思维导图笔记,主题阅读,拆书帮……万剑归宗般总结下来,读书只有一个目的:“学以致用”!
这是唯一检验你会不会读书,能不能读书的标准答案,没有之一的说法。举个例子,你会读书,就会写作!我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怕是万万没有吧?”这一句话从心底里发出来的时候,就像自己扇了自己一巴掌。
其二, 没有基础训练。关于写作的基础训练,分别是:1.词汇积累,2.句子训练,3.文章仿写。如果说写作就像建一座房子一样,这里从词汇,句子和文章,逐步逐步累计打基础。想到自己,你每天坚持训练了吗?如果没有,自己还想写出好文章,那就是做白日梦。
我告诉自己,准备一册大大的A4笔记本,把这三个基本功,每天本子上过一遍。3个月或者半年以后看一下,自己到底提高了多少?功夫练扎实以后,才敢有脸说自己可以码字了。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书里说过,“才华比精盐还廉价。从才华横溢到事业成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一金句,值得我好好反思。
其三,思维能力差。写作,为什么被一直强调是元技能呢?因为她是能锻炼你的思维能力。通过文章,我们从侧面看出作者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
我承认自己逻辑思维有点差。曾经,我也不愿意写鸡汤和干货那种三段式的文章,从内心深处是抵制的,因为感觉太枯燥乏味了。我一直觉得,写出来让读者慢慢体会不是更好吗?不过通过写作,我也慢慢改变了观念,三段论式文章确实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因为按照老师要求写过十余篇作业。通过训练,我们能够收获什么,其实那种意义才是深远的。
3 写作如何定位?
简书有位作者叫“东成西九”。他入驻简书,连续写作60天就一口气拿到签约作者。他的成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反思:写作对于自己怎样定位?
反观自己,定位应该是小说吧。从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写作技能看,自己文笔太差,词汇干瘪。还好是小说,如果说散文恐怕无以为继了,这是我对于小说写作的粗浅理解。举个例子像陈忠实,他一生在农村,一辈子是农民,连他自己承认的古典文学功底很差。但是为了写作小说,他坚持10年以上的功利性阅读,书单主要是前苏联的小说。直到他出版《白鹿原》成名以后,60岁那几年他在《原下的日子》一文中写到 “每天诵读唐诗宋词,这是他一辈子最舒心的日子,阅读在那一刻才能人生晚景般的享受”。
另外方面,是自己的性格的特点,比较内向不擅交际。说点自夸的话,孤独,坚忍,体力好,耐力强。自己性格中的那份坚持,可以让我持续去做一件事。长篇小说的枯燥和折磨人,我相信自己可以应付下来。
说一下题外话,自己的想象力丰富,喜欢琢磨故事的结构,所以可能也比较适合写小说。
最后想说,写出这篇文章,就是希望督促自己:坚持高效阅读,坚持基础训练。坚持写出自己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原创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