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国家出了一系列政策,去年年初的“离婚冷静期”。今年的“双减”政策。
一、
看到网络上反对声高过于支持声,尤其是去年的“离婚冷静期”,整个网络上没有看到一个支持声,但依然通过了审核发布。
我看到很多网友说:为什么不设置“结婚冷静期”呢?结婚才真的需要能冷静啊!
既然都已经到了离婚的地步,还要设置一个冷静期,不是加重民政局人员的工作量吗?真正冲动的能有几个呢?为了极少数就一刀切发布新政策,这好吗?
后来看到新闻介绍,好几个省份,在智能机子上刷身份证,两分钟就能直接办好结婚证手续流程。国家这是要降低进入门槛,提高走出门槛嘛!
网友调侃“所有好进不好出的都是坑”,还有网友说各地是需要数据好看。
看到微博新闻某个地方,两口子打到民政局门口了。男的就是不离,耀武扬威,理直气壮。女的无可奈何。因为“冷静期政策”民政局让他们回去冷静冷静……
这对于正承受家暴的人,只要有一方随时撤回就继续冷静期,循环往复。往往家暴派出所都不会干涉,弱者只会被欺负更久。
也有人会说去起诉呀!但是很多偏远地方的人并不知道如何去起诉。而且起诉一次也并不能顺利的分开,半年后才能第二次起诉,律师费还要5000元起步呢!
凑合下去继续多生娃,这是政策的最终目的吗?
二、
今年教育更是大改革,中小学双减,高考改革,从今年进入高一的这一届开始。
我家女儿就是高一新生,昨天我参加他们学校的家长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经过了8次改革。促进学生成长,国家选拔人才,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选拔道路,具有公平性,权威性…新高考为解决一考定终生的弊端……”。
老师讲解了政策解读,但是我听得不太明白,只是觉得这改革,是加大了难度并没有减轻。
2024年高考物理历史,可以选其中一样。政治,化学,生物,地理可以选其中两样。
昨天家长会上,我听说没选择的另两样不是不考,那两样也要保持及格分数,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分为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也就是说音乐,艺术、体育,科技信息,所有的科目都要保持及格成绩,再是从中筛选参加高考的人选……
也许我个人对政策理解有误。期待10月份详细的新高考书籍答疑,到底是咋改革的?
我女儿回来说现在就是希望不要靠补课上来的学生。
或者就是要筛选掉天赋平庸的人。周边的小学都已经不给考试,不准让老师公开分数,在模仿德国吧!
因为政策不让在校外补,现在校内的老师们都非常辛苦,很多人说双减到底在减了谁的?老师学生一样辛苦。
不管是“离婚冷静期”还是“双减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国家希望社会稳定,希望民众多生孩子,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最让我无比不理解的是2011年时,很多地方依然在抓计划生育,以不给孩子上户口,无法为孩子报名读书这强悍的理由执行政策。
仿佛只是一眨眼间,现在马上要放开四胎政策了,有的地方开启贴补政策,一年补贴2万元。真是人生如梦一场!
在当今社会下,哪些人会响应国家的政策?生三胎四胎了,一种特别偏远的贫苦地方;另一种特别有钱的人,你们觉得呢?
所有的政策都基于当时的国情需要吧?现在大城市年轻一代,很多人都愿意做丁克,选择独身,并不是把婚姻生育作为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