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再三评估,我决定去一家保险服务公司。
去年12月整个城市因为疫情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过去的2年时间,我重新选择了保险中介的赛道。之前在这个行业因为培训获得的讲师最高荣誉,也成为了限制我前行的脚步。很多同事或者去了一线做管理或者离开这个行业。而我则选择留在这个行业。于是,2021年开始我成为了一位保险经纪人。
如果说过去保险公司设计和生产保险产品,自有的销售人员推荐保险,保险公司负责保费投资运作,最后在发生风险时去做理赔是传统保司的运作模式。随着市场的发展,自产自销的模式必然会被一种新型的“产销分离”的模式替代。这种新模式的核心就是由保险公司来设计产品,由专门的渠道负责销售。对于保险用户而言,这样可以挑选到更为称心的保单,因为中介的存在,消除了不同保险产品之间的信息差,让保户买得明明白白。
我换到中介的时期,也是疫情的三年内。一方面是多家保险公司裁撤县级的分支机构,一方面用户对保险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在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些内容需要我们重新解读。
我想保险这么好的产品,能够帮助用户在风险来临时赔到一大笔钱渡过难关,可以在年老时每月拿到一笔额外的退休金,为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多贡献,为什么市场对保险的认同度总是这么低,甚至认为保险是骗人的?也许这其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保险销售和服务环节有不满意。比如销售过程有误导,又比如在出险时得不到理赔。所以,并不是保险不好。
当人们手上的保单越来越多时,人们呼唤优质的保险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比如,大家希望拥有了保单后能够得到持续的服务,能有人提醒保单何时交费,清楚自己买了哪些保单,什么时候可以领到钱,出现风险应该如何申请理赔,理赔遇到阻碍时有专家能够帮忙等等,而如果只是做保险销售的公司,是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于是,在考察了一圈市场上的头部企业后,我决定加入大童保险服务公司。这是专门给有保险的用户提供服务的。大童保险服务公司不仅可以帮助客户做保单托管,而且可以用电子管家,帮助用户建立保单的数字档案,在微信上就可以同步更新查询,把多份同类型的保单的责任聚合呈现,这样用户就能清楚自己得到的保障有哪些,额度是多少。另外还有专业理赔咨询,理赔代办服务让用户在理赔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照。大童的保险服务除了有保单托管,好赔服务,还是一站式的就医服务平台,从线上远程问诊,到线下陪诊都能实现,镶嵌在服务中的童管家,有全球救援的服务,帮助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获得救助。另外各家保险公司的增值服务,可以通过大童的平台聚合呈现。
保险是一份美好的事业。我希望遇见的人都能从中受益,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因着大家的支持在行业里帮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