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仙乡,位于尤溪县东南部,东与永泰县相邻,南与德化县交界,北纬25°52’~26°03’,东经118°12’~118°30’。全乡土地总面积366.07平方公里,设19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2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398人。全乡居民多为汉族,仅吉安村前坪自然村为畲族聚居地。
中仙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均匀,温凉潮湿的山地气候特点,平均气温在16.7°C,平均降雨量1400mm—1800mm,优越的水热条件,十分有利于竹类的生长,全乡现有各类竹林地8万多亩,年产笋量3000吨,被三明市评为“十佳毛竹乡”的称号。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的“中国竹业特色之乡”评选中获评全国首个“中国竹家居用品之乡”称号,为福建省唯一获评乡镇。中仙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4.6098万亩,林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8.2%,木材蓄积量达280万m 3 。商品竹木可为创办细加工竹制品厂、胶合板厂、竹地板厂等提供充足的原料。
一、大赛主题:为了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从摄影角度宣传推介中仙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优雅的人居环境、和谐的社会景象,展现中仙的魅力,诠释“银杏故乡·诗画中仙”旅游发展理念。中共中仙乡委员会、中仙乡人民政府决定举办“银杏故乡·诗画中仙”为主题摄影大赛。
二、大赛内容:凡反映中仙乡境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乡村新貌、边贸特色、旅游发展、民俗风情、毛竹之乡、竹家居之乡等内容的作品。中仙乡是一片旅游净土,风光独特,夏季凉爽。有深山古刹——闇亭寺、明山湖、闽王祠、清岩宫、太华山、凤凰洞、龙门古洞、豪帛古道、象鼻山云海、灵龟瀑布、古堡、明清时期的建筑、西华木偶、古老的炼瓷、等诸多自然田园风光胜景。
其中,西华聚奎堡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占地面积655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有大小房间二百余间,水井5个,藏物窖2个,射击孔60个,了望窗80个,集居住生活、抗敌防御为一体,是围墙式土楼与厅堂为中心结合的院落式民居,乃福建独树一帜的民居建筑类型之一。2000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仙村罗城山,相传后垄隔曾出正宫皇后,她叫皇帝构建的罗城山皇家古城遗址至今尚存,民间有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传说。罗城山山顶的双凤寺和村南的五龙岩庙是远近闻名的宗教圣地。双凤寺居高远眺,四面群峰尽收眼底;五龙岩陡峭险峻,飞檐突兀,是观云海日出日落,闲遐旅游的好去处。
长门村现保留有明清时代古民居30多座,基本保留有古色古香原貌,特色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村中保留有许多极具文物价值的旧石拱桥,历史悠久,用乱毛石干砌而成,至今无损坏,坚固美观。西南面著名的象鼻峰是长门标志性风景名胜古迹,古县志记载曰“大象鼻山,在二十一都,奇峰独耸,峰顶有石,面平如床,方八丈许,上复以亭,东附德邑九仙女山,西望剑门庵,群峰独秀,一目了然”。西北面的梨壁山顶旧山寨遗址和山上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村中的庙宇“灵枢殿”和“凤山宫”古色古香,四周绿竹环抱,古柳杉庶天敬日,庙下流水淙,环境清幽。受国家保护的后园古柳杉原始群落,树高冠大,郁郁葱葱。
文井村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的彭溪天后宫,至今已有670多年,境优景美,匠艺精湛。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的文明桥,与天后宫融为一体,特色独具。还有2017年全省第五批树王评选活动中,彭溪迎宾秃杉被评为"福建省秃杉王"。据测量,估测“秃杉王”树高32.6M,胸围740CM,地围790CM,冠幅10x14M。 与“秃杉王”相邻一株秃杉,据测量其树高30米,胸径630CM,地围690CM,平均冠幅8M。秃杉四季常青,树干通直高大,挺拔如雪松,枝条修长下垂,树姿优美,令人惊叹。明朝初年建于彭溪通往文华的“曲尺岺”古道。
华阳村,旧时匪患频繁,乡民为了防卫,修建了许多土楼,目前保留完好的有著名的“裕德居”土堡,这些古建筑造型精美,设计科学,坚固耐用,充分体现旧时工匠高超的建筑艺术。
西华村明山湖近山顶处突出一平盂,面积万余平方米,唐末宋初建有圣王庙,供奉王审知鎏金塑像。光阴荏苒,庙宇虽经几次劫难毁坏,又经几度重建修葺。现存三座庙宇,俗称三宫,即上中下三座宝殿,二座由三华点群众捐建,一座由大坪点群众捐建。圣王庙是尤溪唯一供奉闽王王审知神像的庙宇,名列尤溪六大著名寺庙之一,是尤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华山,又名大帽山,海拔1107米,位于华仙村境内。远望山巅巨石似帽,登峰细览,山上有天然石厅,通天溶洞,洞顶泉滴如淋,别有情趣,更可以饱览明、泉福三市旖旖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竹峰村是全乡唯一的革命老区村,为早期地下党活动较活跃的革命区之一,廖怀玉、廖逢卜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此诞生和成长,其中廖怀玉同志曾担任尤溪县委第一任书记。竹峰村民多以木质、土木、砖木结构民房为主,现留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建筑10余座。兴建于宋仁宗年间的宗教盛地清岩宫位于该村的演溪自然村,该庙现有环境优雅。
华口村的传统工艺有:铸锅工艺,从制造模具到铸造技术,从清嘉庆年间一直流传至今还有传人。陶瓷业以烧造祖瓷为主,如酒缸、酒瓮等烧制工艺,始于清代中期。有千年古树“油杉王”,还有红豆杉、罗汉树、楠木、红樟树、乌樟丝,以及俗名叫“黄楮木”等珍贵树种比比皆是。还有清代的古民居,炉头厝,以及清代山寨地形险要,实是叹为观止。 全村周围风景秀丽,东有人形尖,文雅清秀,西有鹿角岐、峭壁悬崖,南有明山湖景点,湖光山色,景色怡人,以及寺庙巍峨,清凉净地,亦有十景之称,列为三明名胜。北有马尾岐,山势磅礴,是天然林木,蕴藏着大量的珍奇树木,更有唐初就显名的“石狮岩”和“白玉涧”,传说闽王王审知来明山修道路过此地,无法前进。当时有诗为证“险峰万仞云天,峭壁悬崖住野猿;更有飞流白玉涧,舟车人马不能前。
中仙村文化氛围雄厚,素有“文化之乡”美誉,村民自我组织的农民诗社每年创刊多次,出诗集多册,歌颂党的恩德,描绘乡村美景,数次在省市县新闻媒体展播。逢年过节,文娱活动载体多样,形式活泼,健康向上,气氛热烈。
岭下村水尾有个灵龟亭,亭高3丈8尺,建在80多米高瀑布的悬崖峭壁上,该亭占地面积100平方,亭内有供三位“马氏三仙”和“张圣君”四尊象,整座亭宇庄严肃穆,亭貌焕然一新,重新生辉。到春天雨季时,站在亭下眺望瀑布,风景优美,秀丽俊伟,仿佛青云驾雾。还有龙江位于江下自然村水头,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江今死江、活江、两江之间,有一厚2米,高8米悬岩,名曰:“龙嘴”。活江口小而腹大,其形如坛,上游遇到二级站坝头放水,水汇“坛口”倾泻而下,龙嘴吐出团团的雾,延伸百米,徐徐升空。死江如铁锅,水深碧绿,清澈明净。若逢上游木头由活江冲下,时而不见综迹,时而从死江冒出。 狮虎岩位于本村上庄自然村的北面,海拔1000米,岩顶在战国时期“建有200平方的防匪寨,只有一条通道到岩顶,其它皆是岩石峭壁,向四周眺望风景迷人。
苏峰村境内的莲花峰(海拔1005.2米),傲立苍穹,景色怡人,是中仙乡境内的名山之一。村里的祠堂、古庙、古井、古民居与民歌、庙会、狮灯舞、民间传说,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村中的古树群柳杉,古建筑下桥厝(建于元至正五年,即1345年)独具风格。元霄节的狮灯舞会,三月三的“玄天上帝”庙会,村民“徒手打虎”的故事,古代“进宝状元”的传说,轰动邻里,流传至今。
双溪村,全村尚有名木古树4株,树龄均在400年以上,胸径2.5米以上,树高30余米,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还盛产芙蓉李、银杏、山东梨,特别是柿子、油茶名扬乡外,毛竹林覆盖全村。
吉华村依山傍水,山青水秀与特色民居相映成趣,风景怡人。其中海拔1127.6米的上湖顶林区有着原始的森林群落,郁郁葱葱。吉华村民居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典型的八扇房,楼上常建有围栏,屋前常筑有围墙。村落的村民多有桥亭、楼棚。这里盛产毛竹,竹林面积达5000多亩,建有十几处毛竹丰产示范基地。果园经济也初具规模,其中以芙蓉李种植为最,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这里的芙蓉李汗多味甘甜,芦柑面积300多亩,板粟、柿子的种植也已成园成片。是百香果种植基地。
安宁村全村境内层峦叠翠,山青水秀、民居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多以土、木、砖瓦结构民房为主,筑于上下两层,都用杉木板筑房间,有冬暖下凉之功效。境内“葫芦溪”,芙蓉李与岐安茶业闻名遐迩。
吉安村山势连绵起伏,景色奇丽,景观资源丰富。闇亭寺是尤溪县东南边陲的著名古刹,闽中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游览区。位于海拔240米倒流溪畔的闇山,全寺面积2340多平方米。触天仑海拔1215米,是中仙乡的最高峰,三面小丘环绕,地势辽阔平坦,方圆约2平方公里。东面从山顶直伸至山脚,在峰顶眺望,四面山峦尽收眼底,景色异常壮观。友溪自然村水尾有一座明代石拱桥、虽几经沧桑,仍完好无损。后亭溪水库是近年新建的一座中型水库,碧波粼粼,山环水绕,景色秀丽,水坝雄伟。下游五级电站,装机容量13600万千瓦。距水库下游2公里有一处龙门潭,两潭相依,一高一低,上潭小,潭水极深,呈瓮形,四周石壁江光滑,溪水冲水潭中,发出闷雷似的响声,景色神奇异常。
中仙龙门场古银杏群,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银杏群,位于中仙乡善邻村。有一片全省最大的古银杏群,因其历史悠长、传说神奇、风景秀丽,令人神往,成了科普、探古访胜、旅游观光胜地。走进这方圆几百亩的中仙乡龙门场内,有353棵古银杏树。是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是森林生态科普、生态旅游的好去处,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打造三银文化(银杏、银矿、银婚)给中仙乡龙门场的古银杏林贴上了“科普、绿色”标签。
银杏树叶是银杏树最美的部分,它们因季节而变换色彩,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盛夏时节,无论是夕阳辉映的傍晚,还是星星点灯的深夜,村民们常常扶老携幼,在银杏树下纳凉,悠闲地享受着天然的“空调氧吧”,别是一幅纯真的田园诗画。
龙门场茫茫群山遍植银杏林,村在树丛中,房在杏树下,整个村落被镶嵌在古老的银杏林里。村民们的住房至今还保留着闽中传统居民的木质结构风格,显得古朴有致。一条小溪从村里缓缓流过,河水清澈见底,使古老的村庄更显得生机和灵性。人与自然和谐天然地整合在了一起。
这些分布在山坡上、山坳间、村落中的古银杏树,把山村点缀得美不胜收。每当微风吹过,霜冻后的银杏叶在空中飘飘洒洒、飞飞扬扬,犹如天女散花般漫天飞舞;一片片黄叶洒落绿地上,便又铺就了一块巨幅的天然地毯;金黄色的树叶洒落在村道上,铺就了一条金色大道……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景象,好一个世间难觅的世外桃源!
主办单位:中共中仙乡委员会 中仙乡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尤溪县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