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二十一年的教学生涯,我总结出了一个规律: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读了很多书。
曾经我也在大脑中问过,为什么读书多语文好,那时候只是得出了一些浅见,读书多可以扩大阅读面,见多识广,积累丰富的语言;直到最近在一本名著上找到了专业的答案。
因为读书多了,潜意识里在汲取营养,在进行着语言学习,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语感是精确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毫无语言感觉,将无法进行语言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精确的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可是有意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无意识学习的基础上,并且,在小学阶段的语言学习,应以无意识学习为主。
至今仍有家长认为,不应该读课外书,先要把教材学好,是实际情况是,因为不读课外书,所以教材学不好。
我女儿上小学期间,成绩不是班里最出色的,但是她很喜欢看书,每天作业写完就抱着课外书津津有味的看,也看了很多书,杨红樱系列的,曹文轩系列是她在小学期间常读的书,到了初中她开始看大部头的国内外名著,我发现,初中后她的成绩越来越好,特别是语言类学科,上高中后,她毫不犹豫报了文科,成绩比初中时又胜一筹,我发现总体而言,她在学习上呈厚积薄发之势,看了书上写的,才恍然大悟,原来和小学时的阅读不可分割。
如果说上学之路像是盖高楼,小学六年的阅读数量就是地基,大量的阅读书籍,充分的语言输入,在不断刺激着孩子的大脑,打通着孩子的大脑神经;初中阅读的质量给孩子充分的营养,孩子在这种数量和质量的并存下,会在某一个点出现知识的喷涌和思维绽放,所以中小学的科学阅读是是学好语文的秘诀。
再看看每一届教室里的学生也是这样,凡是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观察或者询问得出的答案就是爱看书,这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较强,作文写起来就洋洋洒洒,妙笔生花。
曾经我也误认为,阅读课会冲撞成绩,那是自己没有科学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在课程设置上,语言学习应该采用双系统,一个系统强调大量输入,强调无意识的学习,是大语文;一个系统强调精确训练,强调有意识的学习,是以教材学习为中心的。
大量阅读和精确训练,让我的语文课堂又找到了一个探索的契入点,这几年模模糊糊也在做,但是不够系统,下一年,系统的探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