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火的衣服大约就是马面裙了吧。不少年轻人逛庙会、赏花灯,甚至走亲访友都会身着马面裙。各大媒体平台上,人们也纷纷展示自己的马面裙穿搭。
马面裙的流行其实并非偶然。明清时期,马面裙是中国女性的流行服饰,如今不过是时尚流行的又一个轮回而已。马面裙方便穿着行动,又有鲜明文化内涵,穿越数百年后成为时尚,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马面是什么意思?马面裙和马有关系吗?答案是他们当然没有关系。
马面裙,又叫马面褶裙,是明清代裙子的典型。“马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宫史》中:“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
马面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并延续至民国,是中国传统的裙饰之一。裙头多以白布料或裙子本布,取意白头偕老。因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光面,与古代城墙马面相似故得称。
明朝的马面裙较为简洁,马面褶大且疏,为活褶,裙摆宽大,多以织绣工艺点缀底翩或膝斓,寓意祥和,多以龙凤、神兽、云蟒纹为主。组合了裙襕的马面变化繁多,增添了马面的吸引力。
到了清代,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马面裙的制作工艺也变得更为精细,人们多喜欢在裙子上增加些精美的刺绣,制作出的马面裙也更加华丽。裙褶更加细密,更有百褶的样式出现,由活褶变成死褶。
马面裙除裙子前后一块不加打褶外,其余诸处打褶,褶大而疏,缀于异色的裙腰上,裙腰左右两端缝缀系带,裙摆宽大,其上或织或绣缀底襕,或膝襕。穿着后前后裙门应对正,裙褶服帖,以绳结或纽固定。有些马面裙的裙门处还会有绣花、印花之类的图案,看上去更为华丽端庄。
除此之外,裙襕也是马面裙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种条状的饰品,一般在裙子的下方部位。裙襕的纹饰多样,且寓意丰富,或显示身份的高贵,或表示平安吉祥,多见的纹样有蝙蝠、云纹、灯笼、八仙过海、龙凤和云蟒纹饰等等。
这几天大伙商量着下次聚会大家都穿马面裙,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对马面裙还是很抗拒的,因为这款裙子一般为长款,长度通常在脚踝左右,采用厚重的绸缎面料,在夏季穿着会带来厚重和闷热的感觉,这样的高温季节肯定会很热,对于我这样一个矮个子的女生来说是难以驾驭的,穿传统的马面裙会显得过于笨重,甚至给人一种“小孩子偷穿大人衣服”的感觉。
但是大家都兴致盎然,我也不好反对,本来想用一款新中式的裙子替代马面裙的,现在认真查看了关于马面裙的前世今生,才知道马面裙已成为了中华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它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决定还是在网上买一款正宗的马面裙穿穿。如果买回来太长,又实在喜欢,那就去找个好点的裁缝帮着剪短一点也不是不可以的。
不管买家秀和卖家秀相差多远,我还是要尝试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