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板块有17家银行上涨,11家银行下跌,14家银行平盘,在76个行业板块中,银行排名第62。房地产服务、医疗服务、生物制品领涨,贵金属、养殖业、中药领跌。上证涨0.45%,深证涨0.85%,创业板涨0.84%,银行板块上涨0.11%,以874.58点收盘。
银行板块高开低走,盘中小幅震荡,看似多空过了招,但实际跟平盘差不多。单看个股,有高达14家都是平盘的,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成交量1393万,相比前一日又少了近500万,相较大前日少了近1100万,成交量是不断缩减,虽然这一日是上涨了,但是连续两天来看,还是下跌的。这其实也是缩量下跌的过程,意味着多头减少,空头正盛。
从细分板块来看,农商行上涨0.21%,股份制银行上涨0.16%,城商行上涨0.12%,国有大行下降0.15%。
从个股来看,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张家港行领涨,涨幅在0.89%-1.74%;长沙银行、中信银行、常熟银行领跌,跌幅在0.53%-1.03%。
最近部分银行选择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新闻引发了热议。单3月10日至3月15日这5天内,就有3家农商行不赎回二级资本债。回看2022 年,未赎回二级资本债的银行有44家。
先解释一下定义:二级资本债,顾名思义,就是银行为了补充二级资本而发行的债券,期限一般较长,大部分是5+5年,还有的是10+5年期,不同期限,票面利率不一样。第一家发布二级资本债的是平安银行。
一般来说,银行在期限中“+”前的年份到期以后都有发行人赎回权。比如二级资本债是5+5年期,那就是在第5年后,银行有赎回权。既然是权利,那就意味着可以赎回,也可以不赎回。如果银行赎回,那投资者就能拿到本金,如果不赎回,那投资者就需要持有到第10年才能拿回本金。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在能够行使赎回权之前发行的二级资本债都可以百分百补充资本,可是当银行能够行使赎回权,却没有行使赎回权时,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的能力就会打折扣。比如50亿的5+5年期的二级资本债,在前5年能够补充50亿的资本,在第6年就只能补充40亿,第7年只能补充30亿,第8年只能补充20亿,以此类推。
说到这儿,问题来了,当可以行使赎回权时,银行赎回好还是不赎回好?
按一般逻辑来说,肯定是赎回好,因为赎回之后,银行可以继续发行二级资本债,收到的资金银行就可以完全补充资本了。
那既然是赎回好,为何那些银行不打算赎回呢?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如果银行要赎回二级资本债,那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必须要符合监管要求。打个比方,张三去银行贷款,正常逻辑是张三还了贷款后继续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银行要求张三在还完银行贷款之后,仍具备一定的流动资金,仍能有资格申请贷款。
很明显,虽然赎回比较好,但是它们选择了不赎回,那就意味着,它们认为一旦赎回,自己的资本充足率就不满足要求了,或者即便满足了要求,在现在的债市环境下,也很难再继续发行二级资本债或其它的补充资本的工具了。
有这么多的银行都不愿意行使赎回权,可见,资本充足问题已经成为中小银行的普遍问题。随着注册制的全面落地,这些中小银行有较大的可能性会选择通过上市来募集资金补充资本。但是它们上市以后又能存活多久呢?注册制下,退市很容易,四大类退市规则,说让退就让退了。
资本充足率将是决定一家银行发展速度的命门。现如今正是年报发布的密集时期,哪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高,值得我们警惕?持续关注我,我会对2022年年报逐步分析拆解。
我是专门研究银行,喜欢讲干货的银行研究僧,关注我,咱们一起学习探讨,如果你觉得我说得对你有帮助,欢迎多多转发、点赞、关注。讲的不好,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