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的下午,我们结束了在海宁硖石镇“徐志摩故居”,和盐官镇“王国维故居”的文化朝圣活动后,即驱车前往桐乡的石门镇,终于在下午4点钟左右,来到大运河边上的石门镇,走进第三位文化名人故居,即现代漫画家和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
丰子恺,(1898年-1975年)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创作稚拙风趣、别具传神的漫画,以及他那文笔浅显、极富情趣的散文而著名。
我们走近缘缘堂,这里清静优雅,轩敞明爽,墙上爬山虎枝蔓垂挂,墙角的芭蕉叶和隔墙的小竹林,相映成趣,整个庭院和厅堂房间,给人一种朴素沉静之美;它建造于1933年,由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当年的建造时的经费,则主要来自于先生出书的稿费,而“缘缘堂”的取名,则和当年的恩师弘一法师有很深的渊源…
我在缘缘堂那绿色茵茵的庭院里漫步,望着丰子恺的塑象在想:他的一生,有许多美的相遇:如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到了杭州,来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园,遇见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李叔同先生。而李先生的博学和多才,及他的认真,都给丰子恺留下很深的映象;而李叔同最后在盛年时期,却参透人生,拋开一切,在杭州虎跑寺院的出家,皈依佛门,潜心研究佛学,并成律宗一代宗师,这些都深深影响了他的得意门生丰子恺;弘一法师出家后,云游浙闽各处佛门寺院,并在上海的丰子恺的家里,留住了两个月;在这期间,共同进行〈护生画集〉的创作,丰子恺作画,而弘一负责配诗,宣传对心灵及生灵的护生和慈悲。丰子恺先生一生笔耕六十余年,在这六十多年内,这部作品前后相继创作的过程长达四十六年(一九二七至一九七三年),只至去世前;这也是对世间生灵的慈悲之爱,也是对恩师的承诺!
1921年春,丰子恺乘坐“山城丸”赴日本留学,立志学画,并想成为真正的画家,在这留日十个月时间里,丰子恺首先学习了西洋画—油画,但不久,就让他有了种幻灭感,由于西洋画的严谨和细腻,制作时间长而成本高,是当时的穷学生丰子恺是难以承受的,而且这种西洋画,在国内并没有市场;而在他极度苦闷百无聊然地闲逛时,那是在东京的一个旧书摊上,一次随意的翻阅,搅动了丰子恺的艺术慧根,使他欣喜若狂;偶然翻阅到一本画集,画集中,那线条的简练和传神,极富东方神韵的画法,强烈地启发感染了他,这就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日本画;使丰子恺激动不已,让他看到了自己绘画的方向,只可惜,由于在日本学习的时间太短暂,最终却没有和竹久梦二先生相遇并当面求教,但回国后,他嘱托其他留日学生,为他购买一批竹二梦久的画作邮寄回国。
自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1922年的初秋开学季,丰子恺应好友夏丏尊的邀请,来到世外桃源般的绍兴上虞白马湖畔,在春晖中学担任音乐、美术和英文课的教员,从此和白马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丰子恺在自己的小屋旁,种上了小杨柳树,并把自己居住的小屋取名为“小杨柳屋”,这屋也成了教员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等,还有偶尔来春晖中学讲学的蔡元培、黄炎培、叶圣陶等人的聚谈之所;而丰子恺也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潜心学习竹二梦久的绘画风格,并融入中国写意画的神韵,以简练传神的线条和构图为艺术形式,以稚拙朴素而极富情趣的人生百态为内容,并开始了他的漫画创作,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画漫画;
丰子恺作漫画,正是起步于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而夏丏尊则是丰子恺漫画的赏识者和催生者;当夏丐尊进入丰子恺的“小杨柳屋”,第一次看到墙上贴着丰子恺刚创作的几张漫画时,禁不住大声夸奖:“很好!再画,再画!”丰子恺受到鼓励,信心倍增,更加努力进行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高度赞赏!并于 1927年出版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
如果说,丰子恺和恩师李叔同的相遇,是在现实中感同身受,并因此一辈子和佛学慈悲有了因缘;因着一生有了佛缘,在人生晚期,虽遭受了一些苦难,而因他的心里还有着慈悲和佛缘的佑护,丰子恺虽然在1975年不幸离世,而他的心灵却是高洁和静美的,未遭受污染和幻灭; 而和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相遇,则在书本和画集里,是竹久梦二那简练传神的日本画,给丰子恺在迷茫中以启迪,并开始兼收并蓄,融汇贯通,创造出自已独特的漫画,开辟出自己的艺术天地!…
由此可见,人的一生需要各种美的相遇;它在现实里,也在美好的书籍和阅读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