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华杉详解
“仁”,是全德。君子有志于仁,但是豪忽之间,心不在焉,一没注意,可能就人欲间发,天理间断,有不仁之行。颜回那么完美,也只能“三月不违仁”,坚持三个月,总也得出一回毛病。所以说君子也有不仁的时候,反过来呢,小人就完全不可能成为仁者。后儒有良知,就有天良,怎么会没有仁呢?不管君子小人,都是人,只要不牺牲自己利益,都愿意做好事。这句断句不是“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是“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不是小人没有仁的时候,是小人不可能成为仁者。仁者是100分,君子也永远打不了100分,只能不断趋近。小人从来就不及格,不可能侥幸有100分。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华杉详解
“劳”,是劳苦之事。“诲”,是教诲,是规谏之言。孔子说,爱他,比如父母于子女,不能溺爱,而必须为他的将来着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禁其骄奢淫逸之行,责之以忧勤惕厉之事,不可姑息溺爱,反而误了他的前途。劳之,正所以成其所爱,哪能爱之而不牢之呢?
忠呢,比如忠君,如果阿谀奉承,百依百顺,最后陷君于过,以至于覆亡之祸,那不是忠。真正的忠臣,敬军忠君,为君上谋划也周详,或陈说古今,或讥评时事,不避拂意犯颜之罪,而务必竭尽劝谏辅德之诚,因为他的心里非常希望君上能成就尧舜之德,而不忍心以缄默取悦而事之。
反过来,如果我是为人子者,就不要怕劳苦,父母让我劳苦,那是爱我。我若怕劳苦,就是不自爱。如果我是为人君者,是做领导的,就不要拒绝部下的规谏。据谏,就不能劝忠,就是必能鼓励忠诚。做领导,不能鼓励大家忠诚,那还怎么做领导呢?父子君臣之间,贵在各尽其责、各尽其道而已。
刘澔觉
这两则我都很有体会,多少都一些思考和经历的感受。
君子给自己打分,仁是100分,君子永远打不了100分,只能不断的趋近。那给自己打多少分呢?打多少分是自己心态的问题,自己心里的自己是什么程度,你能给自己打多少分。
我觉得首先做人一定要对自己有要求,这个要求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及格60分,为什么自己对自己呢?因为你的60分和别人的不一样,没有一个标准说,这样做人就是合格的,当然大家对于一个合格的人的定义也不一样,但是会有些共识。所以自己要求自己,做到及格。
及格分就结束了么?这是个基础分,不能比这低。为什么要在这给自己画个线呢?这也是个基础心态,60分心态,时刻保持谦虚,空杯心,你只有内心是一个洼地,高出的水才能自然流进来。这样能让自己不断精进,成为更优秀,追求卓越的人。
那到底给自己打几分呢?加一分,每天加一分,每次加一分,日日不断读书学习,不停的在事上磨练。不停的反思复盘,不停的探索体验,延展自己的边界,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君子永远不会给自己打100分,我们只能不断的给自己打60+1+1+……分,这加一分不是为了加到100分,最终是人生的质量,是密度的,是沉淀的厚度。
第二则讲父子君臣,我是儿子,只能从父子关系体会而得,小的时候学习不好,对待金钱也不珍惜,父亲锻炼我和弟弟,在仓库装卸货物锻炼我俩心智,终究是很难接受呀,这苦真是吃不下,那时候没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除了这件事还有很多,仔细回想起来,他们已经用了他们能认识到,的所有方法,希望我成铁成钢,成为社会的栋梁。而到了今天,父母的希望变成了你过的幸福,不要你成龙成凤,不要你辛苦劳累,他们希望你可以有个小日子,没灾没难的度过一生。
君臣,上级和下级,现在优秀的企业,上级与下级只是分工不同,没有明确的你必须听我的,(只有落后的组织,才会像金字塔一样的结构)时代进步了,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成长,互联网加快了信息的速度,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不同,我们关注的事情也不同,成长的方向也不同,相互分享,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需要我们协同作战。商业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的是团队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一起向目标前进,不再是一言堂,不再是,你指挥他做。忠于什么呢?忠于那个价值观,我们这一群人,都是在这一个价值观下成长,忠于什么呢?忠于那个目标,那个愿景。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创始人,为什么他是起点呢?因为这是他的使命,他要把所有的一切都投入到此。为什么呢?就好像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样,这是时代赋予你的使命,你出生在这个时代,你身上承载的使命,这也是你人生的意义所在。这人生的意义谁给你的呢?自己给自己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