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谈到“角色感”这个词。她很悲哀地说,她认为自己在家庭生活里没有角色,在职场也渐渐感觉不到自己的角色,总体而言,她没有角色感。
作为普通人,是需要通过他人的认知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也即,我们需要通过审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确定自己是否胜任,是否有价值。在家庭里,你对父母来讲角色是子女,对孩子来讲角色是父母,对配偶来讲是丈夫或妻子;在职场上,你对上级来讲是下属,对下属来讲是领导,总体上,你在职场上的角色是同事。这些多重的角色,你当得怎么样?称职吗?尽职吗?出色吗?也许有时你会厌倦扮演其中某一两种角色,你会幻想如果有机会不当这个或这些角色该多好。但也许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也许出现过,你却发现,不当这个角色,你的感觉更糟糕,因为你没有了角色感。
我朋友单身,独自一人在深圳生活。远离亲戚友人,她能尽情扮演的就是职场上的角色。但是同事们却有家有口,都是多重角色在身。在工作时,大家与她一起共舞,工作之余,大家各自去扮演贤妻良母,好夫严父。角色多重的好处在于,你演不好这个角色,总会有一个角色你演得好。而我朋友仿佛只有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可演,这样对她的要求就大大严格起来。万一工作上有闪失,无处可逃,无路可退,那种挫败和绝望感就深切许多。我认为人需要成为更多角色,才能生活得有滋味有意义。
昨晚看了刘瑜的《另一个高度》这篇文章,我又对上述自己的想法疑虑起来。刘瑜提到毛姆的著名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查尔斯,作为一名活到四十岁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却突然有一天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就离开自己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独自一人去了巴黎,只为了追求自己画画的梦想。他在后来的日子里,贫病交加,最后得了麻风病,双目失明,流落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刘瑜评论查尔斯:别人的人生是不断做加法,而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祼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He lives at another level. 查尔斯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刘瑜对此说,她对查尔斯感到骇然与敬畏。而我,在角色感和另一种人生高度之间,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