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学校开设了一门关于科技创新的课程,期末考试的内容是让我们自己写一份简略的创新实践策划。
我当时的想法是发明一个检测学生是否真的在认真学习,而不是坐堂旷课亦或是假装努力的设备。
按照当时的想法,它长得和一般的傻瓜式照相机差不多,可以用支架放置在每个同学的课桌上,通过检测学生脑电波的变化情况监测学生思维是否集中。
当我信心满满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告诉我:“这是不现实的。就像你不能按一下这个按钮美国就爆炸了。”
我再三解释,而得到的答案都是这样一句话——不能按一下这个按钮美国就爆炸了。
那个周末,我回家看到新闻,有一个国际学校已经将这种技术投入实践。
不同的是,那个脑电波监测设备是装在教室的摄像头里面,监测着整个班级的学生。
到现在,“脑电波监测学生学习”这个技术已经不稀奇了。
那时看到这个新闻,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回荡——不能按一下这个按钮美国就爆炸了。
后来,每当我有一些奇妙的想法,我都会想起这个故事,想起这句话。
记得那时候,我因为这个按钮心灰意冷,随便想了个什么算不上创意的点子,草草了事,也许是一只会唱歌的水杯吧。
直到,进入大学社团面试的时候。我去面试科创部,学姐很温柔地说:“有过科创方面的小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我犹豫了一下,讲出了这个不知到应该如何评述的故事。
我清晰地记得,当我讲完之后,我认真地看向每一位学长学姐,她们都很认真的看着我。
有人从一开始向后靠在椅背上变成身体前倾,有人终于放下了手中一直在记录的笔,有人撑着脑袋、偏着头看向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正对着我的那个学姐,她用手拨开自己披散着的长发,偏头笑了一下,说:“你应该感到骄傲啊!”
这场面试并没有很快结束,但后面的问题我都不记得了,我的脑子里好像一直回荡着这句话——你应该感到骄傲啊!好像,理应是这样的。
当我结束面试回到寝室和室友们说起我的这一段经历,她们说——对啊,你应该感到骄傲啊!
曾经看到过一个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当我们认定了一件事情,我们就会竭尽全力、想法设法找到证据去证明它。
就像高中时候的我,我认定我的想法不可能,所以,我再也没有争辩、没有继续用那些复杂的问题为难一场根本不重要的考试。
那天面试结束,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回想起自己10岁在香港迪士尼排队时想到:也许我们并不是真的存在,可能只是存在于某个虚拟出来的世界中、存在于某个人的脑神经末梢而已。
17岁的时候看到《苏菲的世界》和《未来简史》,虽然当年的我只有10岁,一个小学生的思维真的非常的简单,但却和名家之作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相合。
17岁的我会告诉自己——你的思想非常浅薄,你根本没有体会到精髓!
可是现在的我会大声地告诉自己——10岁的你,真的应该感到骄傲啊!
时隔多年,我在向曾经的那个自己证明——我应该感到骄傲!
如果有时光机,我也许会回到那个时候,按住当年那个点头的自己,然后骄傲地抬起头,把那句“我明白了,谢谢老师!”
改成“老师,我知道这个按钮按下去美国不会爆炸,但是我就想知道,这个按钮能不能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