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是的,倾听不仅仅是听,更强调听完之后的回应。
那如何回应才能与对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呢?今天就分享三个比较实用的小方法,也是自己在日常沟通中使用或观察,被验证非常有效的用于聆听回应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认同情绪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情绪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对话中,情绪就像一个渴望得到关注的小孩子,如果得不到关注,它就会不时地捣乱。
每一种可见的情绪背后都有一系列隐形的问题——“你能接受我的这些情绪吗?”“你在乎它们吗?”“你在乎我吗?”
而认同对方的情绪,就是用安抚的语气说:是的,我都接受,而且也很在乎。
认同情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即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同对方的情绪,要理解情绪没有好坏,每一种情绪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悲伤是结束的力量,恐惧是保护的力量,愤怒是抵抗的力量,喜悦是获得的力量,只有情绪被认同,敞开心扉。告诉对方你正在努力地了解他话语中所隐含的情绪。我们可以用说话方式和语气让对方感觉到:我们完全认同他们的情绪。
例如,当对方问“你为什么生气”的时候,你回答道“你是不是太激动了?”这是对对方情绪的一种判断而非接纳,是沟通中的大忌。
而类似“我知道,这件事对你很重要,也能理解你为什么这么生气。”这样的话,就表达了自己能理解对方的情绪,就好像温柔的一掌接住了打过来的拳,用掌心的温度告诉对方:你的情绪,我都懂。
另外,有时对方会掩饰自己的心情。这时,我们应该留意细节,然后指出,例如“你嘴上说没事,但眉头都要打结了。如果你愿意说,我随时都乐意听。”
其实,对于怎么表示认同,并没有所谓完美的套路。有时,可能只要一个点头或一个眼神即可。
所以,在倾听时,我们应该温情地认同对方的情绪。
(二)重新描述
很多时候,对方没有把全部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时,正确的做法不是瞎猜,而是把我们的理解直接跟他说出来,即重新描述。
重述在对话中有两大好处:
一是为谈话双方提供了一个消除误会的机会;
二是让对方知道你有认真在听他的话。
在重新描述之前,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是否将对方视为一个理智的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我就可以通过重新描述,和他继续聊下去。因为只有先确认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冷静思考,重述的内容和语气才有助于对话的继续进行。
在重述时,推荐大家使用“所以,你的意思是……,是吗?”这样的句式,在开头时询问,在结尾时确认,如:“所以,你伤心是因为因为觉得我骗了你,是吗?”
小练习:孩子考试没考好,老师让回家找家长签字,孩子非常担心你不高兴惩罚他,不敢跟你大声说话,非常小声的跟你说,妈妈这是这次考试的成绩单,这时候你心里很生气很着急,你会如何回应来让孩子放下顾虑和担心愿意与你敞开心扉?
简而言之,用认同情绪表达对对方的关注,用重新描述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是一套简单有效的倾听方法。
所以,认同情绪和重新描述,能让我们更好地倾听。但如果对方一直沉默,这两个技巧还是不够。
这时,我们就可以主动猜测他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做出回应。比如主动询问:"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么做,并没有考虑到你的想法?”不过,除了沉默,对方可能还会不停地打断你或转移话题。这时,就需要用到倾听的第三个回应策略了。
(三)再构造话题
有时,你已经将认同情绪和重新描述都用出来了,但对方还是不断转移话题,或是不断地打断你,以后可以用再构造话题,让对话回到正轨。再构造,指的是在理解对话的基础上,再将其“翻译”成能够为你所用的内容。比如当对方拒绝承认自己受了伤害的时候。
小练习:还是前面的例子,孩子因为害怕批评和惩罚一直在你面前保持沉默,这个时候如何来重构话题,引导孩子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呢?你可以说,妈妈知道你很害怕跟我说,担心我批评你惩罚你,但是你现在什么也不说让我觉得我的一定是我之前做的不好,对你太严厉了,批评帮你指出错误的方式对你造成了伤害,所以你现在才不愿意跟我说话,至少我是这样感觉的,是这样吗?所以我觉得我们先要明确一下,我对你说的话是否伤害到了你?否则的话,我们接下来的谈话没有任何的意义。
再举另外一种场景的例子,当对方一直攻击你,你该怎么回应呢?是条件式的反驳?还是用沉默来反抗?不妨试试以下的策略,你可以说“先停一下,有好几次,当我提出意见时,你都会激烈地反驳。这让我有点不安。如果你有情绪,不妨说出来。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再继续聊下去。”这个策略在日常中非常常用,你应该可以看出,适当地再构造话题可以帮助我们终止那些无用且有害的对话,让健康的话题重新构建。
很多时候,对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偏离正题,而且还破坏了沟通的氛围。
因此,在谈话中,当你感到绝望时,再构造话题也许就是最后的希望。
总结一下,关于聆听回应的三点策略,一认同情绪、二重新描述、三再构造话题,相对应的一让对方感受到你在关注他,二让对方知道你在尝试理解他,三帮助对方聚焦到当下最应该聚焦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帮助你更好的回应,提升聆听后回应技能,让每一场沟通变得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