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杨敏杰
我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中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家风就蕴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里。
父母教会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小时候,家里孩子都要上学,经济负担很重。父亲一人种着棉花地,从来都是天黑透了才从田里回来。
因为干活实诚,从不偷懒,所以连队里谁家需要帮忙干活时,都会来喊父亲。父亲有一次去给人家帮忙,安排我和妹妹、弟弟在棉田里打顶,他规定了我们必须完成的量。结果他走后,我们三个就在地里睡觉,休息。到晚上,他来接我们时我们只干了一小部分,他很生气,让我们干完再回家。于是我们三个小孩子在月亮地里,趟着露水干。当时觉得父亲竟然如此狠心,然而,现在的我是多么感谢父亲,他让我明白“今日事,今日毕”。
母亲长年打工,寒冬腊月,风冷得像刀子一样利。母亲还要出去挖羊粪,她的脸常常红烂,都是冻疮。一年劳作,也就在过年的时候休息几天。每每想起她冻伤的手、脸,我都会默默流泪,暗暗下定决心努力考一个好大学。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20多年来就没给自己添置过新衣裳,她的衣服有些还是一起打工的大妈给的旧衣裳。一辈子节省惯了,现在我和妹妹已经工作,带她出去买衣裳,她从来都是超过100块的看都不看,我的母亲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父母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一生奋斗的动力,父母朴素节约的作风是我能在繁华世界里坚守初心的榜样。
父母教会了我“和为贵”。
母亲从来不争不抢,在老家的时候,大娘和婶婶为了家长里短闹得不可开交,作为奶奶第二个媳妇的母亲从来不参与妯娌之间的斗争。
还有一次,邻居家因为婆媳矛盾大打出手,老婆婆就跑到我家诉苦,她歪在我家门槛上,一把鼻涕一把泪,边说边用手擦泪,擦鼻涕,抹在我家门上,我和妹妹当时那个嫌弃啊。父亲只是不停地安慰和劝说着这家人。邻居终于闹够回去了,父亲也只是对我们说:要体谅人家,家里矛盾,他们心里也不好受,孩子不孝顺,做父母的老了多可怜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家和万事兴,父母的宽容、善解人意使我家多年来和睦温暖,也是我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家庭的人生必修课。
父母教会了我分享。
农忙之余,父亲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杏子树,每年6月,黄黄的杏子满树都是,父亲摘下一筐又一筐,于是街坊邻居都有了,于是半个连队的父老乡亲都吃上了我家的杏儿。同样地,田里的苹果、桃子等,父亲也总是分送给街坊邻居。“又不值钱,没有种的人想吃还得去集市买,咱们的多,就给他们吃吧,给比拿快乐啊!”每当我稍稍抱怨自家的辛苦又给别人占了便宜时,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这样说道。父亲没说什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类的道理,但我永远记得家里需要帮忙时,总会有许多街坊邻居主动伸手的场景。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父母教会了我分享,更教会了我生活。
父母教会了我宽容与自尊。
上大学时,看到有同学写着所谓“声泪俱下”的贫困申请书,结果几千块助学金到手后,马上换了新手机,买了当时在我眼里是奢侈品的照相机。我给父亲打电话,说到这件事时,克制不住内心的不满与委屈。我觉得我才应该申请助学金呢!父亲严肃而理智地告诉我:“我们不要贫困助学金,助学金应该留给那些最需要的人,这个世界上比咱们生活困难的人多了去了,我和你妈干活虽然苦、累,但咱们身体还行,还能干得动!”于是,大学四年,我拼命地学习、整日坐在图书馆,汲取知识的同时,我总是想起父亲的话。于是,我每一学期都能拿上奖学金,大三时还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当我把这些好消息一个个报给父亲时,父亲温和地笑了:自强不息才最有尊严!
现在,我在乌市工作,距离家乡几千里远。得空总是给父亲母亲打电话,特别是不如意时,父亲母亲总是鼓励我用宽容直面人生。每年春节,是我最最轻松、开心的日子,尽管早已为人师、为人妻,在父亲母亲跟前不能再像孩童般撒娇,可有父母的陪伴,曾经的成败恩仇荣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清风无言,拂暖心田;家风无声,滋养人生。良好家风潜移默化中使我具备了许多优秀品质,而我也将努力把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