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无非来自这几个方面:
名师指导
自学成才
意外得到了“武功秘籍”
家族传承
比如,无敌战神孙悟空,他的本领主要就是来自于他的导师--菩提祖师。他通过名师的指导而获得了两大无敌的技能: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当然,在他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掌握了另外两大法定:一是火眼金睛,二是金箍棒。优秀的导师往往能够帮助学生发掘潜力,指引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范仲淹,据说是靠自学和实践,最终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的。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从小生活困苦,但志向远大,立志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虽然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教育,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自学成才。据说,他常常在寺庙中借住,白天读书,晚上点灯苦读。为了节省时间,他每天只煮一锅粥,分成几份,作为一天的食物。最终,范仲淹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张良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就是因为得到“武功秘籍”而成才的典型。据说,他得到了黄石公送他的一本书,后人有说是姜子牙著的《太公兵法》,也有人说是黄石公自己的力作《黄石公三略》,不管是哪本,反正是因为这本书,他成为了一个奇才,最终辅佐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另外,因为家族传承而成才的典型例子是司马迁,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史圣”。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史官的家庭。他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的太史令,负责记录历史、掌管天文历法。司马谈学识渊博,对历史、天文、哲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为司马迁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司马谈从小就向他传授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教导司马迁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研究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贯通古今历史的变化。这种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司马迁。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最终坚持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那么,诸葛亮的成才,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呢?名师指导,自学成才,“武功秘籍”还是家族传承?
诸葛亮有没有名师指点?
有。
诸葛亮的老师史料无正式记载,但可以通过分析和推断,他的老师以下几位:
第一位就是司马徽: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以博学多才和淡泊名利著称。他隐居在荆州,被称为“水镜先生”。诸葛亮年轻时曾向他学习,司马徽对他的才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推荐他出山辅佐明主。这在《三国演义》中也是这样写的。
第二位是庞德公:庞德公是荆州地区的名士,与司马徽齐名,以学识渊博和品德高尚闻名,他与诸葛亮有密切的交往,据说“卧龙”的号就是庞德公给取的。庞德公还有一个侄儿可是在三国响当当的,就是庞统。
第三位就是黄承彦: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也是荆州地区的名士,以博学和智慧著称。他不仅是诸葛亮的亲人,也是他的良师益友。据说他的女儿才识过人,一般男子根据看不上。为此,黄承彦就对外宣称,家有一女,很有才能,但只是长得太丑,实在是嫁不出去。他这样说的目的,其实并不是想女儿嫁不出去,更不是女儿真长得丑,而要想找一个真正关注和喜欢才华的女婿。也不知道这孔明是有内部消息还是真爱才不爱色,他听说后果断上门提亲。
诸葛亮真的是象他自己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吗?
诸葛亮出身于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诸葛氏,这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族。虽然其父早逝,但家族的熏陶和教育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对他影响颇深,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诸葛亮少年时期随叔父辗转各地,开阔了眼界。
从《三国演义》也知道,他的兄长诸葛瑾在东吴历任要职,包括长史、中司马、大将军等,深受孙权的信任和重用。他以忠诚、谨慎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著称。
诸葛瑾的成就不仅彰显了诸葛家族的才华,也为三国历史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也从另一个角度辅证了一个观点:诸葛亮家族是有文化传承的,并不是农民逆袭。
最为关键的一点,叫作:与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做为一个能够传承一千多年的偶像级人物,必须是符合这样一个励志条件的。
诸葛亮不但有天赋,还好学。
诸葛亮天赋异禀,具备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洞察人心,预判形势。他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总能保持冷静,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自幼聪慧好学,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包括经史子集、兵法韬略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不仅读书,他还善于思考和总结,能够将书本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中。
在隆中隐居期间,诸葛亮并非完全脱离社会,而是密切关注天下大势,思考治国方略。还未出山就能给刘备来一个《隆中对》也不是吹的。通过亲身参与农业劳动,他深刻理解了民生的艰辛和农业的重要性,这对于他后来成为蜀汉成功的宰相奠定了基础。
在不断实践中,他的能力也是一个不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在辅佐刘备的过程中,诸葛亮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和政治经验。作为蜀汉的丞相,他在治国理政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能,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