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中国流行最广的宗教,而在佛教浩瀚广博的经典里,却有一个异类,那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然而被国人诵读最多的,可能还偏偏就是这部《心经》。
说它是异类,首先是它的开头。佛教经典中绝大多数在开篇都有四个字:“如是我闻”,这是因为佛祖本身并不著书,一切佛经都是僧人们记录得来,僧人们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和确定经书的合法性来源,所以在开头加上“如是我闻”,意思就是经书里的一切都是我从佛祖那里听来的。但心经呢?没这句话,开头就是经文本身,在将就陈规的佛教,这样的举动并不多见。
心经的另一个异类还在于它的行文。佛教经典行文之繁复可能是中国所有典籍中最严重的,一部经文前几万字一点不谈佛祖教诲和事迹,全用来铺垫佛祖说法的场面也是常有的事。而行文中也常常将很多重复的东西一遍又一遍的列出,以至于很多佛经看了半天你才发现根本毫无变化,完全就在说同一个事情。
而心经呢?通篇两百来字,朗朗上口,比起其他大部头的佛经,那可真的是简单多了。
当然,这一小半功劳要归于译者,鸠摩罗什翻译第一版心经时,不知出于什么理由,将经文中一些繁复的部分去掉了,比如原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后,马上接是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要按佛经的规矩,那应该是“受、想、行、识”四个部分都按“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这么来上几遍的,而鸠摩罗什一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节约了很多文字。
另一个译者唐玄奘在翻译时——他译出的就是如今流传最广的《心经》译本——也沿用了这一方法,并且,他还去掉了一些内容,比如舍利弗提问观音菩萨的引语就被删掉了,还去掉了“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等语句,让内容更加精炼了。
也正是因为内容的精炼,让这部佛经成了国人接触最多、诵读最多的佛教经典。
最后还是提一个问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罗蜜多”为“到彼岸”,这些大家多少肯定也听过。那么《心经》的“心”指的是什么呢?
星期天来摆一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