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北魏主拓跋宏打算亲自将兵入寇南齐。十二月三日,中外戒严。十二月十八日,下诏:代都人民南迁到洛阳的,免除租赋三年。相州刺史高闾上表称:“洛阳刚刚建都,曹虎既不肯送来人质,必无诚心,不宜轻举。”拓跋宏不听。
过了很久,曹虎的使节竟不再来,拓跋宏引公卿商议行留之计,公卿们有的认为应该停止,有的认为应该行动。拓跋宏说:“众人议论纷纷,我也不知道听谁的。如果一定要把行动还是留下的利害关系分析清楚,应该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互相启发。任城(拓跋澄)、镇南(李冲)为停止方,朕为行动方,其余诸公坐着听就行,谁有道理,就听谁的。”众人都说:“诺。”
镇南将军李冲说:“臣等正因为迁都草创,人们都想稍微安定下来;曹虎那边的情况又并不清楚,所以不宜轻动。”
拓跋宏说:“曹虎投降的虚实,确实不知。如果他是假的,朕巡抚淮河流域,访察民间疾苦,让他们知道君德之所在,有归心向北之志;如果投降是真的,我们不去及时接应,那就是错过了时机,辜负了归义者的诚意,败坏了朕的大战略。”
任城王拓跋澄说:“曹虎不送人质,使节又不再来,这明显是诈降。如今代都新迁之民,都有眷恋本土之心。扶老携幼,刚到洛阳,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可以居住,没有一罐谷米可供饮食。又,冬天即将结束,春耕就要开始,正是‘百家房屋要修建’,‘千亩田地要耕种’之时,而在这时候,驱使他们穿上铠甲,手执兵器,哭喊着冲向敌人的白刃,这并不是武王伐纣那样载歌载舞的行军啊!况且前锋诸军已经进发,并非没有接应。如果曹虎投降是真的,等平定樊城、汉水之后,陛下再銮舆顺势而下,也不算晚!如今率然轻举,上下疲劳;如果空行空返,恐怕挫损天威,长敌人志气,这不是恰当的策略。”
司空穆亮以为应该出兵,公卿都赞同。
拓跋澄对穆亮说:“你们在外之时,见到竖起战旗,发放盔甲,都有忧色,平常议论,也不愿南征,为什么当着皇帝的面,就说出这些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涉嫌欺佞,岂是大臣之义、国士之体!万一倾危,都是你们害的!”
李冲说:“任城王可谓忠于社稷。”
拓跋宏说:“任城以听从朕的为佞,不听从朕者难道就必然是忠!小忠是大忠之贼,岂不就是这种情况!”
拓跋澄说:“臣愚暗,虽然涉嫌只是小忠,关键是竭诚谋国;不知道什么才是大忠!”拓跋宏不从。
十二月十一日,大军从洛阳出发,任命北海王拓跋详为尚书仆射,负责洛阳留台留守事务;李冲兼仆射,同守洛阳。给事黄门侍郎崔休为左丞,赵郡王拓跋幹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始平王拓跋勰率宗子军(皇家子弟军)宿卫左右。
崔休,是崔逞的玄孙也。
十二月二十八日,北魏主拓跋宏抵达悬瓠。十二月二十九日,下诏命正向寿阳、钟离、马头挺进的军队,所俘获的男女,都释放回南方。
曹虎果然不降。
华杉曰:
朝廷辩论,就是典型的忠奸之辩。忠臣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奸臣是一切服务于个人得失,观察皇帝的意思,附和皇帝。人都是喜欢跟自己意见一致的人,所以奸臣永远得到皇帝喜欢。附和甚至鼓励皇帝的错误意见,即便最终结果是错了,因为是皇帝带的头,也没有责任,而且和皇帝有患难之交的感情。一旦赌对了,那就是功臣,可以分享荣华富贵。
总之,忠臣有立场,有观点;奸臣没有立场,没有观点,一切投其所好,见机行事。忠臣公忠体国,奸臣包赚不赔。
58、
拓跋宏命卢渊攻打南阳。卢渊认为军中缺乏粮粮,申请先攻赭阳,以取得叶县粮仓,拓跋宏同意。卢渊于是与征南大将军、城阳王拓跋鸾、安南将军李佐、荆州刺史韦珍共同攻打赭阳。
拓跋鸾,是拓跋长寿之子;李佐,是李宝之子。
南齐北襄城太守成公期闭城拒守。北魏代理征南将军薛真度驻军在沙堨,南齐南阳太守房伯玉、新野太守刘思忌率军抵御。
59、
之前,北魏主拓跋宏派中书监高闾整理古乐;不巧高闾外放为相州刺史,本年,高闾上表,举荐著作郎韩显宗、太乐祭酒公孙崇参与制定音律,拓跋宏同意。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
齐纪六
公元495年——496年
共2年
高宗明皇帝中
建武二年(公元495年)
1、
春,正月二日,南齐皇帝萧鸾派镇南将军王广之督司州,右卫将军萧坦之督徐州,尚书右仆射沈文季督豫州诸军以拒战北魏。
正月三日,北魏下诏:“对淮北居民,不得侵掠,违者斩首。”
正月二十五日,北魏拓跋衍攻打钟离,南齐徐州刺史萧惠休登城拒守,偶尔出城袭击,击破北魏兵。萧惠休,是萧惠明的弟弟。
北魏刘昶、王肃攻打义阳,司州刺史萧诞拒战。王肃屡次击破萧诞兵,招降一万余人。北魏任命王肃为豫州刺史。刘昶性格褊狭急躁,统御军队非常严厉残暴,人们都不敢说话。法曹行参军、北平人阳固苦苦劝谏;刘昶怒,要将他斩首,就借刀杀人,派他迎战敌军主力。阳固志意悠闲,举止高雅,而临战迎敌时,英勇果决,刘昶这才开始欣赏他。
正月二十七日,南齐全国戒严。任命太尉陈显达为使持节、都督西北诸军事,在新亭、白下一带,来回移动,以张大声势。
正月二十九日,北魏主拓跋宏渡过淮河;二月,抵达寿阳,大军号称三十万,铁骑兵一眼望不到头。
二月五日,北魏主拓跋宏登上八公山,赋诗。路上遇到大雨,拓跋宏下令撤去车盖;看见军士有病的,亲自抚慰。
拓跋宏遣使呼唤城中守军,丰城公萧遥昌派参军崔庆远登城回应。崔庆远问拓跋宏为什么出兵,拓跋宏说:“当然有缘故!你是要我直言直语呢?还是吞吞吐吐绕弯子呢?”崔庆远说:“不知道你的来意,所以请您不要隐瞒。”拓跋宏问:“齐主何故废立?”崔庆远曰:“废昏立明,自古以来也不是头一回,不知道这有什么疑问?”拓跋宏问:“武帝(萧道成)的子孙,如今都在哪里?”崔庆远说:“七王(萧子隆、萧子懋、萧子敬、萧子真、萧子伦、萧昭业、萧昭文)同恶,已伏管、蔡之诛(指周公诛杀叛乱的管叔、蔡叔);其余二十余王,有的在朝廷为大臣,有的在外地为州牧。”拓跋宏说:“你的主子如果能不忘忠义,为什么不立皇室近亲,如周公之辅佐成王,而自取帝位呢?”崔庆远说:“周成王有亚圣之德,所以周公可以辅佐他。如今近亲都比不上周成王,所以不能立。况且霍光也是舍弃汉武帝近亲而立汉宣帝,是因为汉宣帝有贤德。”拓跋宏问:“霍光为什么没有自立为帝呢?”崔庆远说:“他不是皇室亲王。当今主上正可比着汉宣帝,怎么能比着霍光!如果那样的话,武王伐纣,不立微子为帝,而自己辅佐他,也是他贪图天下吗?”拓跋宏大笑说:“朕来问罪。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误会便可消除了。”崔庆远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才是圣人之师。”拓跋宏说:“你认为我应该采取和亲手段,还是不采取呢?”崔庆远说:“和亲则二国交欢,生民蒙福;否则二国交恶,生民涂炭。和亲与否,都由陛下裁决。”拓跋宏赐给崔庆远美酒、菜肴、衣服,遣送他回去。
华杉曰:
拓跋宏是个知识分子,喜欢读书,喜欢讲道理,这仗就打不明白了。问罪就是问罪,怎么问你都有罪;要打就打,说什么都要打。如果打仗还讲道理,并且欣赏那些能言善辩的人,何必发动战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