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吃过早餐,离学习开始还有二十分钟,我们便利用这短暂的空闲漫步于所住的双门楼宾馆院内。
很喜欢这里的雨,虽说是冬季,但细密、轻柔,丝丝凉凉。新鲜湿润的空气,深吸一口,精神倍增。绿意依旧的树木,金黄满溢的落叶,让人恍若置身秋的怀抱。
早上为我们讲座的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师,现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南京市中语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曹勇军老师。
初次见面,因为坐在第一排的缘故,感觉曹老师很有学者风范。从他厚厚的镜片不难联想到一个词语--博览群书。虽说分享题目是《中学教师的专业追求与专业成长》,但却没有拘泥于高深的理论,而是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经历,为我们讲述了读书写作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读书写作的重要性,我们毋庸置疑,但往往到了实际操作层面却屡屡夭折。导致因素很多,如时间、方法、坚持等等。但通常离不开几个方面的制约:如读(写)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时候读(写)等?
结合专业成长,曹老师指出:教师应当在教学探索中读书。跟着课本去读书,研读教材,挖掘教材;跳出课本去读书,如,阅读相关名著、论著,进行比较、充实;让教育充满智慧,就要坚持阅读教育论著。他还特别澄清了一个概念,读教育专家的书不等于读教育家的书。专家好比手电筒,光束虽强但所及有限;而教育家好比灯笼,光线柔和却照亮一片。形象生动的比喻,让我们豁然开朗。
最为可贵的是曹老师还为我们分享了他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的核心技术就是--做笔记。一本书至少读三遍:初读勾画圈点;再读只读圈点内容;三读时摘要、批注。读书要“一惊一乍”,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精彩之处,拍案而起,唯有真爱读书之人才会如此真情流露的可爱吧!(哈哈)曹老师提出:“读书笔记可以是观点、亮点、评点、联系比较点,附带自己的心得和评论。还要记下书名、出版社、版次和页码。
看到这里,你或许和我有一样的疑问:面对纷杂的工作、生活,何来读书时间?曹老师以我们对手机的爱不释手为例,犀利地指出不是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欲读书,而心不止。可谓一语中的!
反观自己,不就是经常以忙碌为由,将买来的很多书籍束之高阁吗?听了曹老师的话,看到他身兼教研数职,还带着高中的语文教学,几十年如一日阅读、写作、研究,不觉汗颜啊!
对于写作,曹老师概括为:左手论文,右手叙事。在课堂疑难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养成长期积累思考的习惯,最终上升为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
“用研究的眼光看待问题,处处皆研究。”作为教师,我们的确需要通过读写两翼,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起南京,我们会自然想到两位堪称旗帜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斯霞老师。下午为我们分享的就是“南京市首届斯霞奖”获得者,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郭文红老师。
记得上一次见到郭老师,是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的国培班上。今天再度见面,依然那样美丽可亲。
讲座伊始,重庆万州公交坠江、滴滴司机杀人案件、高铁霸座男、米脂三中惨案、北大状元美国读研控诉父母......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社会事件却折射出认知偏差、情绪失控、交往障碍等原生家庭背景下人格问题所潜藏的危险,让我们认识到童年的遭遇影响孩子一生。
看到郭老师分享自己在丹麦访问时的见闻,这个童话王国对于孩子天性的保护令人惊叹!平等、尊重的意识可谓体现可谓淋漓尽致:公园里陪伴孩子的帅气奶爸;校园里、教室中随处可见的游乐设施;街旁墙壁上专门为孩子量身开设的视窗……让我们在啧啧称赞中也找到了丹麦幸福指数长居全球最高的原因---童年时期充分的安全感,足以让幸福伴随孩子一生。
初中时爱上了三毛,我一口气读完了她的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对她的天马行空,神奇经历神往不已,也为她以那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扼腕叹息!郭老师复盘了三毛的童年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因数学成绩差遭到老师体罚,甚至精神侮辱的孩子内心深深的恐惧!
“我从来没有恨过我的小学老师,我只是怕她怕得比死还要厉害。”这是多么痛的心声!可惜却被忽视了,罹患自闭症无法融入正常的学校生活,虽然从荷西那里得到了短暂的爱,但失去爱人后依然决绝离开。不能说老师是悲剧的罪魁祸首,但至少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伤痕。
面对愈来愈多的“问题”孩子,我们应当静下心来思考。每一个问题和现象背后必有原因。追根溯源,方可探其究竟。
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己童年时代起就已经形成的性格。”回顾我们自己的经历,又岂都是和风细雨?我们不断舔舐自己曾经的伤口,不断调整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模式。也许有些看似愈合,但痛感仍在,疤痕依稀。因此,不断地觉察、反观,与自己和谐相处才能做到轻装上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这就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卢梭
了解儿童,说起简单,其实不易。从与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相处,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用心走近,使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重返地球;从一次次家访,了解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从一个个写满心灵密语的“谈心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
面对我们的掌声,郭老师却淡淡地说:“儿童的纯净,成人不可及。谁净化了谁的灵魂?”面对烦躁时可能会伤害自己的同桌,被老师调换座位的女孩考虑到遭受孤立的同桌,选择原谅并依然陪伴;面对罹患自闭症的同学,全班孩子不厌不弃,齐心协力帮助他学会了跳绳......成人能做到吗?很难!
老师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特别是自己的学生。用心聆听中,不禁几次泪目。希望自己也能努力,成为一个让孩子幸福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