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缺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求,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在评判人。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是“太粘人”;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
我相信,诸如此类多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那或早或迟,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在这里,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此时,我们就会说: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回避责任
我们对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当我们根据一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1.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为什么打扫房间?
因为我不得不做。
2.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
为什么喝酒?
因为我是酒鬼。
3.其他人的行为
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
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4.上级的命令
为什么欺骗顾客?
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5.同伴的压力
为什么要抽烟?
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6.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
为什么我要将你停职?
因为你违规了,根据学校规定,我必须这样做!
7.性格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
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
因为我不仅是一个丈夫,而且还是一个父亲!
8.无法控制的冲动
为什么吃巧克力?
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有一次,一个老师说道:我讨厌评级,这样子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很紧张。但是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政策!
我建议这位老师用以下方式表达: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
她脱口而出: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她赶紧补充了一句:我不喜欢这样说,因为这让我觉得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回答说:这正是我建议你这样表达的原因!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收到惩罚。
异化沟通方式还与一个想法有关:有些行为值得奖励,而另一些行为必须受罚。这种想法通过:“应当”这个词得到了体现,例如:他应当为他所做的事情受到惩罚”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