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我可能是个生在九零后,活在八零后的人。所以今天写一个八零后作家的青春小说的书评。
一方面,写青春小说是件矫情的事情,写作本来就是私人的情感表达;另一方面,写青春小说不是件掉价的事情。因为九夜茴本可以选择写穿越迅速地火起来,但她缓缓地暗暗地写完了《匆匆那年》,记完了她对青春的感知开了青春小说的先河。
一 这是一个属于八零后的青春故事,时代的孤独造就了这一代人的不同。
八零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他们无数的机会,伴随机遇而来的,还有深深的孤独。改革开放在八零年代逐渐成熟,国家、社会、经济,迅速地成长起来。同时计划生育的实行让八零后一出生就与前人不同,他们一出生就是孤独的个体,在成长的道路上甚至找不到一个能共同吐槽父母的人,因为他们的思想无法与父辈契合,每一次选择都是摸石过河。但这个时代给了他们孤独的自由,也给了他们重头来过的机会。
高考制度的恢复让他们可以错了重来,反反复复跌跌撞撞出自己的独特轨迹。互联网使世界变小,于是他们有了更广的视野。前人维护了千年的东西,他们只花了三十几年就打破了,并且探索出无数的可能性。
二 孤独下造就的爱情
制度下的教育以及从家庭照料下形成的强烈责任感,八零后在爱情上显得格外地热烈和奋不顾身。(并非以偏概全,只是就群体而言,当然,我尊重个性)
正如书中的人物。痴心的方茴、豪放女神林嘉茉,五个人跨越年华的爱恋,纯真懵懂的感情友谊。这是他们的集体成长的记忆,像老照片慢慢模糊,又循着回忆展开在白色的投影布上。
三 激烈之后 回归寻常
留在这里,留在这充满责任和鬼火的世界。――卡尔维诺
看完《分成两半的子爵》,想到九夜茴。我们终究要长大,暗恋的女孩许成了妻,许散在了江湖。
做了一场梦,还是要醒。
对人类历史来说,我们只是万千年来不起眼的的一代,但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是这一代,我们的生活是这一生所有的一切,我们的爱情在这一生中屈指可数。
我们这一代的青春和爱情,用笔去书写,用心去回忆。回忆时,我仍是那个见你脸红心跳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