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以来,悲痛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
此篇为《醒了》下篇,我想用睡不着的时间,写点什么纪念我的爸爸。如此便可以在户口注销之后,除了家里的照片和逢年过节烧去的纸,还能有文字和故事,让世界记得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其实世界记不记得倒也无所谓,这样出现又离开的人比比皆是,重要的是,不想因为年纪渐长而忘掉一些事。如果爸爸去的地方真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那样,人间没有人再记得他时,他便灰飞烟灭永永远远不留痕迹地消失,是我不愿意发生的,所以,趁着想起来心里还会痛,趁着晚上失眠早上易醒,趁着我还有关于他的记忆,写点什么吧。写到这儿,我也突然领会到了那篇《为了忘却的纪念》课文,这拗口的标题的几分含义。如果从字面意思,鲁迅是想忘却的,但真正的忘却又何必大费周章得纪念?实际上,便是不想忘却才需纪念罢了。在此,我也借机向鲁迅致敬了。
也是放上鲁迅的照片才发现,我爸的面相也与他有几分相似,方脸浓眉,不刮胡子时自带凶气,这与我2018年秋在家里石榴树下给他拍的照片,更是相像。我总跟我姐说,爸爸长得像敬爱的周总理,一脸正气,老了也是个帅老头,哈哈。或许我妈当年也是因为外貌协会才看上我爸的吧,毕竟她当年可是先放弃了本村有文化的相亲对象,才会嫁了跟她同是小学文凭的我爸。详情是这样,我妈到了适婚的年龄,别人介绍给她一户有文化人家的男人,但当时看人还讲“成分”,成分这两个字,现在和以后的孩子都不能理解吧,不是化学物质才讲成分吗?所谓历史,就是起这般作用的吧……再说回来,那个男人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是地主吧,我大舅考虑到自家还有儿子女儿要考大学,怕有影响受牵连,就劝我妈放弃了。而我妈,素来没什么主见,因为大哥的几句话,遂即作罢了。这些都是我爸去世后,她跟我聊起来的,还煞有介事的表示遗憾,如果当年嫁给那个有文化的,会不会就没有后来这些罪受了。或许吧,没有这些罪总会有其他苦,世间的事,最是“如果”二字惹人恼。
上次说到我妈初见我爸,是他在卸石头准备盖屋,我妈以为是盖结婚后自住的新房,加上人看起来老实厚道,自己也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就同意了这门婚事。由于我奶奶死的早,家里没妈的孩子也显得更为可怜,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后来我妈一次次的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