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的业报观认为业报是生命中的潜在影响力,行为后留存的余势成为某种形式留存, 引发相当的报应。下面是我看相关资料的总结和笔记,文言文部分根据本来的经文书籍意思翻译成了白话:
1.业报的类别:
按善恶分: 分为善报和恶报
根据杂阿含经,导致恶报的行为有杀,盗,淫邪,妄语,两舌,恶口,绮饰坏语, 贪,嗔,邪见颠倒。
个人思考:普通人也许没有烧杀掠夺这样的大是大非, 但是在平日的沟通交流中,没有澄澈的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很容易造恶业的。 语言是心之声,说出去的话有如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 造成的伤害和误会延绵多年难以消解, 必须要慎重不以恶小而为之。 至于贪嗔痴, 那更是在深层的习气中, 所以在佛法的观点里,说普通人每天都在积累恶业也不为过。
按时间分:现世报和来世报
中阿含经喻盐经,若有故意作不善业的,而且已经做出了行为,就一定会受到报应,或是现世,或是后世。
个人思考:这个论述说明业报是严格的因果律, 不存在作业而不受报应的情形。 社会上常见的好人无好报,恶人反逍遥的情况只是暂时的, 好人也许前世作恶业今世得报应,坏人也许前世作善业,今世得善报。 无论是何种情况,作业的人一定会承受其结果。
按共同性分: 共业与不共业
从影响本身说, 不共业就是影响自己, 共业即是影响他人。 大众共业彼此辗转而构成自他之间的复杂关系, 依照共做共受的法则。大众的共业只有大家共同改变才能够改变。
个人思考: 首先理解为大众共同的业, 例如现代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过度开采引发各种问题,大众都受苦于这样的结果却仍在社会中从事相关开采和破坏的职业。
按决定性分: 引业与满业
大昆婆娑论说, 先造引业,后造满业,若不先引,后无所满,犹如画师,先作摸位,后填众彩。意思是说引业有如勾勒轮廓,而满业就是在引业的基础之上填上颜色,若是没有引业后面也无法继续填充颜色。
印顺法师的比喻, 如果生为人类,身体的基本构造,感官的认识,对自然的享受等都大致相同,所以从引业的业果说,人类的本质主要是平等的,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差别,如相貌,贫富,才能是过去的满业与现在这一生的业所使然的。 人与动物则引业不同。
按内外分: 等流与增上因果
印顺法师宝积经讲义解释:无论善恶,久而久之,习以成性,一天天增强, 起贪心的会越来越贪心, 喜欢生气的, 嗔心会越来越严重脾气暴躁, 好读书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好静的习惯了会爱静恶动, 不但今生也会影响到来生的性格能力,这叫做等流因果。使人苦恼,自己得苦恼,使人安乐,自己能得安乐,障碍人的,自己也受人障碍,这些叫做增上因果。初以习成性,次依性成习。
个人思考:这一条和中国古代的智慧不谋而合,即是说性相近习相远, 勿以恶小而为之。易经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平时的生活中也的确有验证到这一点,多年不见的朋友少年时候事什么个性,再见以后只觉原来个性上的特点都加强了,想必自己也是如此。习惯影响个性,个性又加强习惯,积习成性。
2.业报的理则
心的积聚机能:积聚统合,储存(个性习惯)
意:发动意念
识:识别认识,分别
举例: 小孩看到蛇,意念注意到蛇,是这样的外观和动作,了知道蛇是危险的, 所有的感官统合储存到心中, 下次再见到同样的外观动作就会发动意念知道这是蛇是危险的。
个性与习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意业:
中阿含经佛说意业为最重。 若有故意作业必受其报,不故意作业不必受报。
意思是故意的并且行为完成,影响到对方或自己就会受报。举例说有人故意蓄谋杀人,阴错阳差,并没有成功,这样算不算业已成呢?当然算, 虽然没有伤害到别人,不会有人来报仇,看似没有报应,但是参照前面的分类,等流因果已成,影响到了自己的内心和个性,精密计算过犯罪动机,对自己的影响是深远的。
杂阿含经1223经说,业有如影子跟随形,不随生死而受到影响。 长阿含经说,如果此生既没有做善业也没作恶业则死时所生善恶心决定来生受何报。
缘起的业报:
中阿含经说:人所为一切不是宿命决定,不是神的恩典或责罚,不是无缘无故的偶然,不是前世今生的万劫不复。而是因为爱与无明。
(个人理解:这里的爱是渴爱,craving的意思,好比驴子蒙着无明的遮眼布被渴爱的绳子栓在磨盘上不停的绕圈)
杂阿含经1077经: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真正证悟,影因树有,绝初了产生业报的本体,就不再受报。 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杀了999人的杀人魔,所造的善恶业没有因缘去受到报应。
中阿含27: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不为父母亲属作恶。
我对这一段的理解是, 从业的角度来看,父母作了恶业,父母就是恶业的主人和受报者, 这个并不会因为亲子关系而转移给子女,让子女代受。 而子女没有作恶业却看似受到了父母恶业的负面影响,其真实原因很可能是前世子女本身共业和恶业的牵引投生到这个家庭, 受到了自己前世恶业的报应。
反过来说, 佛陀讲做子女的不要为了父母而作恶业, 因为恶业的主人和受报的对象还是自己, 并不会因为这是为了父母作的而让受报应的人成为父母。
无常的业报:
无论做多少善业,在无数的生死流转中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不剩毫厘。(增一阿含195经)
这里个人理解为,无常是苦,即使积累了福报可以生活舒适暂时没有烦恼,也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 福分享用一分就少一分, 由于本质还是无常,即使有很大的福分也不能避免在生死流转中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