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必须要平仄吗?

诗词是必须要平平仄仄的吗?

诗词是一种有内涵有深度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跟礼法紧密结合,可以说,一个不知礼的人是没有办法凝萃出深度的诗词表达

而我们要学习诗词,首先要有诗词的角度,我们要通过角度去融入诗词

我们说到诗词,一般都会想到李白、杜甫、苏轼、孟浩然等人,很正常,这都是巨子大家

而说到诗词的格式呢?则有五言 五律 七言 七律以及各个词牌名所代表的词的格式

而诗词的起源就是很久远了,你说它在夏商西周可以,说它在隋末唐初也可以

不过总要有一个重心,我认识的诗词的则是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指引,从“初唐四杰”开始的,而真正意义上的诗词呢是超出了“类书”得范畴,类书呢?是唐太宗比较喜欢的一种格式,喜欢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有一人,名为虞世南,就是类书诗的代表人物,并且由于类书诗写的好,被太宗引为知己——“与我犹一体”

甚至在虞世南辞世之后呢,顿然生出“钟子期死 伯牙不复鼓琴”之叹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铺垫呢?只因为为了后期对类书诗的评论

类书诗,是一种另类的史料记载,多为通过华丽的辞藻记载事物而架构所成

这就要求这种类型的诗必须要符合君王的身份,从而因过分的修饰而忘记了诗意所在,跟明朝的青词有异曲同工之处,区别在于一个是给君王看的,一个是给神仙看的,这种陋习在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达到极点

也因此为“初唐四杰”的出现埋下伏笔

四杰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风光,结局也是各有各的惨

我们只说诗词方面,卢、骆擅长七言,王杨专攻五律,这是两种形式

在我们看来,抒情不必太长,多一分显肥,少一分显瘦,五言八句的五律就恰到好处

而这两派的真正区分则在于他们的使命,但也正是因为使命,奠定了五律的地位

卢、骆是宫体诗的改造者,以放纵摧垮堕落,以大胆改变羞涩,以自由代替限制,所以,他们必须以赋为诗,以一种歌唱的形式来作为他们体裁的表达

而王杨呢,则是从应制诗中找出道路,如何从空泛到丰满,如何从浮华到深情,这是王杨必须做的

在我们现在看来,王杨卢骆没有高下之分,但是在当时的人们眼里卢骆之风过于自由,没有了应有的严谨,故而,在地位上不及王杨的五律,而五律也被认定是唐诗的最主要形式,并沿用至今

其实,还是因为礼的概念深入人心,太过于自由便没有了礼的空间,人而无礼,不异禽兽,这是礼学的核心观点

因此呢,诗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抒情为主的五律格式,这种格式的好处在于,没有像八股文一般死死地设定了框架,而是可以自由的填充,不必太顾及礼、政、时文等等

也因此,我们如今所坚持的平仄仄仄平平,也只是诗词发展史中的一段,不必太过于拘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编者按:如果有兴趣学习格律诗,请通读全文,全文共计26800字,不含卷首编者按的内容。特别提示:本文完全免费,如...
    大侠霍元乙阅读 12,915评论 84 131
  • 西南龙风文学院骆慧分院 第一次作业[玫瑰]2018.3.27 学员: 学号: 入学水平测试三题: 1.中国文学史上...
    墨轩听雨阅读 6,495评论 0 3
  • 实操作业前,先感恩刘凤老师一早给我们奉上的甜点,让我一整天都感到惊喜和丰盛。并分享自己课后的心理历程。 老师今...
    b489b234ff82阅读 1,267评论 0 0
  • 在北京,可能在每一个地方。我都能见到色彩斑斓的世界 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活力 但也有些东西在逐渐磨灭。 我见过刁钻刻...
    失望云雾阅读 1,2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