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创始人王兴在香港上市时说过一句话,感谢乔布斯,是他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乔布斯便没有美团的今天。王兴感谢乔布斯,那乔布斯该感谢谁?乔帮主的确了得,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今天我们每个人才能把世界把握在手里,当然我们的灵魂也不知不觉的囚禁于巴掌大的牢笼。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启人类近代科学文明的牛顿尚且不得不万分谦虚的承认,没有前面几代人的积累,他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乔老爷子与牛顿相比,我觉得还是要低一个档次,因此乔老爷子能搅动时代风云,还得益于他聪明的爬上了巨人的肩膀,那这个巨人是谁呢。
将乔布斯托举到风云变幻苍穹的,是互联网的发明者。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正酣,美国国防部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即使遭遇苏联核打击后依然能够平稳运行的信息传递网络,这个任务交给了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ARPA),它旗下的两位科学家克莱因洛克和罗伯茨由此成为互联网雏形的设计者。克莱因洛克1961年发表的论文最早提出“分组交换”这一概念,为互联网通信奠定理论基础。罗伯茨于1966年来到ARPA,指定了ARPANet的体系结构,该网络在1969年研制成功,并成功的实现第一个报文传输,由此阿帕网成为现代互联网的种子。克林顿上台后,冷战已经结束,阿帕网失去了作为冷战斗争武器的意义,于是他将阿帕网公之于众,于是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阿帕网上进行通讯。
为了满足阿帕网上指数级增长的信息传输需求,通用互联网协议呼之欲出。1974年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文顿.瑟夫和普林斯顿的罗伯特.卡恩共同发布了《分组网交互通信协议》论文,为网络制定了通信协议,这就是当前无处不在的TCP/IP协议,这使得阿帕网正式转型为互联网。其后40多年来TCPIP协议不断扩充,但基本框架始终保持不变,因此两人被称为“互联网之父”,并获得计算机科学界的最高奖:图灵奖。
正是这些巨人将乔布斯抬上高耸的云霄。何止乔布斯,谷歌的佩吉和布林,雅虎的杨致远,脸书的扎克伯格,亚马逊的贝索斯,特斯拉的马斯克,以及中国BAT三巨头马化腾,马云,李彦宏,TMD的程维,王兴,张一鸣,这些大佬能有今天,全拜前面说到的互联网发明家所赐,与此同时白领们在办公室格子间里点外卖,外卖小哥风风火火高速乱串,键盘侠躲在网络背后发飙等一系列现代文明与社会形态,无不是由互联网所塑造。没有互联网更没有如今大热的人工智能。于此同时区块链,大数据,自动驾驶等黑科技便无从谈起,可以说没有互联网,人类可预见的未来便找不到踏实的落脚点。
互联网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真正实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非专业者自然可以把互联网当做理所当然的工具看待,就像司机无需了解发动机的运行原理。然而作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从业人员,如果始终对这个托载人类未来的信息机制依然保持两眼一抹黑的糊里糊涂,以一副混饭吃的无赖心态损耗自身的职业生涯,那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悲哀。
一个人的认知水准取决于他通过万千表象抓住不变本质的能力。我们在职场上,工作中努力打拼,有些人在基层或原地使劲多年却鲜见长进,也就是遇到了成长上的天花板。大多数人于此情况,最常见的反应是抱怨,抱怨领导有眼无珠,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哀叹自己怀才不遇,有”理论水平“的甚至会上升到制度文化的高度,认为是“黑暗”的环境淹没了自己。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能主动自我反省,从自身找原因的是少数,这也是为何那些能脱离平庸,实现自我提升的人是少数。我敢说很多人在岗位上是尸位素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今天在工作上使用的方法技能,与他十年前刚上岗时如出一辙,机械的采用一套动作,然后看到实现某种效果之后便适可而止,他从未认真的思考事物运行背后的本质原理。我想起多年前电视机刚流行那会,由于质量原因出现花屏,普通人根本不懂电视的原理,他们“修理”的方式是对着机器狠狠地猛拍几次,拍动中电视画面出现摇动,然后还真的就恢复清晰了。工作对很多人而言就是那个电视,一个无法搞清楚的大黑盒子,有问题就盲目猛拍几下,拍好了也就完事了,他们永远不能,也不愿意掌握各种原理,于是无论”拍“多少年都无法成长为专业的工程师。
很多人在某个领域混迹多年,但始终无法形成专业化素养。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因发明了朗道变换获得了诺贝儿学奖,他另一大贡献是作为一个教育者,提出了一个称之为“朗道堡垒”的对个人技能进行专业化评价体系。他在自己所在的物理学领域将从业者分为五级,第一级最高,第五级最低,每一级之间的能力和贡献相差十倍。在第一级中,朗道列出了当时物理学界的十几位巨擘,其中包括波尔,狄拉克等。在第二级全世界也只有十几位,朗道把自己列在2.5级,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他才安心的把自己提到1.5级。在所有物理学家中,朗道给出了一个零级大师,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他高高在上,傲视群雄,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朗道等级的核心思想是,人与人的差别,能力与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而不是通常人们想象的那样差一点点,用句通俗的话讲,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狗的差别要大得多。
把朗道分级平移到其他行业里,同样能形成能力或专业测评。第五级:能独立的解决问题,完成给定工作。这显然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据我观察很多人尚未达到这个要求,特别是在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里有尸位素餐的人很多;第四级:能指导和领导其他人一起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这个级别相当于一个团队领导,在古时军队里可以做一个百夫长;第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这一级别对应于比较成功的创业者,或者大公司里的技术总监;第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作用很难取代;这一级可以对应那些“部长级”人物;第一级:开创一个产业;这一级属于乔布斯,贝索斯,谷歌的佩吉,阿里的马云这类大神级人物。
我们可以把朗道分级放入计算机行业,对人的专业水平给出准确分析。第五级相当于一个初出茅庐,毕业不久,磨炼一段时间后,能熟练的应用工程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工作,这就是所谓的码农。名字虽然不好听,但却符合事实,他们天天简单的重复低层次的流程化工作,编写的代码就像老婆婆念经,老是那几句话来回捯饬,搞不出任何新意,问题表现形式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第四级工程师掌握一定的架构能力,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他能够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领导第五级工程师解决这些问题,然后他还有一定的整合能力,把小问题的解决方案合并为大问题的解。第四级工程师的能力水平显然比第五级高一个量级,他必须有系统性眼观,从更高的层次对复杂问题有全局性的洞察和把握,具备这种能力的工程师在中国互联网企业里并不多,一旦你具备第四级能力水平,职业发展之路会宽广很多。
第三级工程师必须能独立带领团队开发出为公司挣得利润的产品。第三级能力已经超出技术范畴,兼具了市场洞察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前段时间大火的游戏《王者荣耀》,其始作俑者是腾讯副总裁姚晓光,他也被称为王者荣耀之父,该游戏大获成功后,他斥资一亿在香港买了一栋楼,姚晓光就属于三级工程师,这类人已经是凤毛麟角。我们大多数人在岗位上习惯了”逆来顺受“的态度,领导交给我活儿,我就老老实实干完,很少人会多想一步,做这件事除了有工资拿外还有怎样的意义,公司为何觉得这件事有市场前景,如果由我来掌舵,这事应该如何设计才好等等,第三级工程师心胸开阔,思维早已超出混饭吃的范围,甚至超出了技术的框架,站在市场,人文,运营,管理等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力强的同时格局大,他创造的效应自然要远远超出一门心思挣点工资过日子的人。
第二级工程师拥有”前无古人“的能力,世界因为他们而变得不同。这些人很多都是顶级公司里的绝对顶梁柱,例如谷歌云计算的发明人迪恩,正是因为他的工作,现代社会快速步入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有思科创始人博萨克和勒娜夫妇,他们设计世界上第一个路由器,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搭桥铺路;乔布斯的老搭档沃兹尼克,开发了第一台苹果个人电脑;与盖茨搭档的艾伦也属于此列。
第一级则是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头。远的有爱迪生,福特,贝尔,近的有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谷歌创始人佩吉,布林,中国的马云和任正非等。
所谓人生精进,就是根据五级分布,实现打怪升级过程。我剖析自己,认为现在处于第四级和第三级之间。当有了客观的衡量标准后,我们就有了清晰的努力方向,人生每攀一级,收入和影响力就增强一个数量级,当然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也就越高。如何从第三级往上走已经超出我的认知能力范围,毕竟我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准,自然没有资格对此说三道四,然而如何从第五级达到第三级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任何人要实现第三级的跃进,他必须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拥有原理性的认知,按照最近时髦的说法,那就是掌握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是政治课本上的老生常谈,其实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世上愿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很少,千变万化的现象早已把人的思维绕的头晕目眩,要扒开种种表现深入不变的内核,不付出呕心沥血的代价那是不可能的。最早提出该原理的是2300年前的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说:“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对第一性原理认知最为深刻,正是因为他的解读,该原理才开始广为人知,他说:”我们应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用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马斯克跟那些鸡汤文写手不同在于,他不忽悠人,说到做到。他真的是应用第一性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创建火箭发射公司spaceX前,先把空气动力学,火箭发射原理等基础知识全部自学通透,了解了根本原理后他意识到为何火箭发射价格如此高昂,于是通过研发可回收火箭极大降低了发射成本。空气动力学相对于火箭发射而言是”第一性“,让我惊讶的是,这么艰深的知识能被他短时间内掌握,说明他还掌握了另一种”第一性原理“,那就是数学,数学是所有科学技术最本质的”第一性原理“,没有强悍的数学基础,任何人都无法在科技之路上走得更远。
遵循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回归最本质最基础的无法改变的条件,以此作为思维系统成长的出发点;第二,计算推演过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能随意估计;第三,过程中不可与现有同类横向比较,遵守客观推演结果。回到我的老本行计算机技术,它最底层的本质原理其实是数学,由数学衍生出算法与数据结构,后者再衍生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操作系统,互联网,编译器,在这些基础设施上才创造出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应用软件,这就如同道德经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对于软件工程师而言,在理论上一定要扎实的把握数学和算法,在工程实践上把握好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编译原理的实践能力,那么任何复杂的软件系统都可以由这些理论和实践基础推演出来,这也是为何我在网易云课堂上开启了操作系统,编译器,网络协议等强调原理性实践的课程。
人的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性过程。人的总体发展要看“命”,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至关重要。都是开车的,为何大多数人开久了只被戏谑为老司机,而舒马赫却成为“车神“,区别在于人是否对技能有着主动精进的要求,而技能要提升到”欲穷千里目“的高度,你没有对技能根本性原理有扎实的把握,那是绝不可能的。
请关注公众号,让我们共同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