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海归博士徐老师的访谈前刚读了心理学家李雪写的一篇文章——爱是如他所是。 读完后深刻的反思了自己对孩子的爱,是真爱还是恐惧,结果今天就亲自聆听了,现实版的如他所是的母爱——徐博士对他女儿的爱。
访谈的开始,听到徐博士说孩子三岁时她出国,回国时孩子快六岁了,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位母亲太勇敢了,可以把孩子与自己分开近两年,这样做,孩子的感情依恋上会有阴影吗?所以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听着徐博士女儿之后的成长情况,听到徐博士说她女儿初中时,给她打电话说暗恋给自己补课的老师,我的心里又是一紧,但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徐博士的淡定,她没有指责孩子,而是及时肯定和认可了孩子的情感,同时告诉了孩子怎样保护自己。我在想为什么这位妈妈能这么淡定的面对这样一件在大多数家长看来比较荒唐的事呢?脑海中带着疑问,又继续领听了另一件足以让大部分家长崩溃的事:"高二时,他的女儿考了全班倒数第一。"
"徐博士回国后发现女儿的生活习惯一团糟","暗恋老师"这些还能淡定的话,"孩子考倒数第一"用徐博士的话说就是女儿是"学渣", 这样糟糕的结果足以让人崩溃了吧,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徐博士对待这令人崩溃的结果时依然从容淡定,她说听到孩子考倒数第一的消息后,马上想到的是孩子的感受,她说考倒数第一对孩子而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她特别心疼孩子,听到这儿我眼圈湿润了,这是一位多勇敢,多强大,多负责的妈妈,甚至都开始嫉妒她的女儿了,有这样一位勇敢的妈妈是何等幸福的事情,有这样一位能给孩子强大精神支柱的妈妈,即使前面有刀山火海又有什么可怕呢?
回过神来再说到刚开始,我所担心的事,徐老师在孩子三岁时,出国两年,我担心孩子会有情感依恋被迫分离的阴影。是啊,担心孩子离开妈妈会有心理阴影,正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的心理投射,只有像我这样自己内心弱小,不能离开妈妈的巨婴,才会担心一个健康的孩子也不能离开妈妈;只有像我这样不允许自己中学时暗恋老师的家长,才会怀疑孩子暗恋老师的正确性;只有像我这样不允许自己学习成绩一团糟的家长,才会那么在意孩子的成绩一团糟;面对孩子的行为总爱给予看似"正确"的评判的家长,他自己一定是一个内心弱小的巨婴,对孩子的评判的潜意识是不能接纳那样的自己。徐博士之所以能接纳那样一个大部分家长不能接纳的孩子,是因为她能接纳那样的一个自己,所以当后面听到徐博士的女儿面对高考失败后二战高考的勇气和毅力时,不再感到意外了,有这样一个爱自己接纳自己的母亲,给孩子做精神支柱,孩子能这样面对自己的失败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访谈结束时小江妈妈发表了她独到的见解:老师要求孩子短期目标的实现,家长要引领孩子实现他的长期目标,所以家长要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要能识别老师眼中的孩子是不是孩子本来的样子,我们要帮孩子找到并实现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逼迫孩子实现老师定的短期目标。是啊,智慧的妈妈总是看上去同样强大,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爱孩子是如他所是,不管孩子身上有没有附加的光环,我们都不忘初心像爱他刚出生时的样子那样爱他,这一生只希望他健康幸福,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和引领。
感谢成长的路上有这么一群爱学习的妈妈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