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转卖新生儿信息8万条被追刑责#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刑法规定为犯罪以来,并没有预想的效果好。
刑法的预防作用并不是刑事责任越严厉越好。
有时候,严厉的刑罚确实能很好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我们必须看到另外一个问题,犯罪问责率,或者说犯罪漏网率可能比严刑峻法更能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隔墙扔砖头式的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注定效果不好,哪怕刑事责任非常严厉。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犯罪与否的不是严厉的刑罚,而是落网的概率。只要漏网的概率大,就会有人冒着杀头危险去追求巨大的利益。很简单,大概率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杀头也只是在理论上存在;相反,只要伸手就会被捉,抓到了,有多少好处都不能装口袋,都还要吐出来,谁还会伸手去滚烫的开水里捞肉吃?抓到了,非但肉咽不下,还要被烫伤手。恐怕还要出手犯罪的人就没有几个了。因此,犯罪率的高低,与破案率成几何对应关系。举例子讲,做官第一次受贿就被抓,或者每次都会被抓,哪来的亿万巨贪?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贪腐犯罪最高可判死刑,为什么贪官一再刷新量级,一再能顺利得手,甚至能“平稳”退休,以至于寿终正寝,廉政建设何其难!禁绝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很有效方法就是加大侦破力度,提高破案率。一再能顺利得手,甚至能“平稳”退休,以至于寿终正寝,廉政建设何其难!
禁绝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很有效方法就是加大侦破力度,提高破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