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今天的标题是《塑造孩子同理心的具体工作》而不是《塑造孩子同理心的具体步奏》?在我看来,塑造孩子的同理心,这是一项非常高级的工作,如果想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前面要做很多基础性的铺垫工作,而这些工作又不分前后,当这些基础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再经父母点拨,孩子的大脑将会神奇地发生一个质变,拥有惊人的情商,从而富有同理心来理解他人!
那我先来讲讲有哪些基础工作是需要我们日常积累的!
一、聆听与关注
当孩子难过时,首先要进行情感联结,即右脑对右脑的联结。一旦孩子能够控制和接纳情绪了,再引入左脑式的教育和规范。教孩子了解情绪,越早越好。感受他的感受,运用非语言信息,比如拥抱,抚摸后背,同情的表情等,表达对他的理解。例如以前我经常提到,当依依遇到冲突哭泣时,我第一反应是默默地拥抱她,抚摸她的后背,等待她哭泣一会,再进行语言关怀:“哦,依依很伤心呀!”一旦完成联结,就可以继续表达你需要设置的界限。最后再转移注意力引向合适行为,这些方法在我前面的事例中引用得非常多,初期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步奏在进行。
二、经历分享
当孩子无法控制激烈的右脑情绪时,帮助他述说让他难过的事情,从而让左脑发挥功能,让孩子理清自己的经历,更有掌控感。即使孩子还小,也要让他养成了解和识别感受的习惯:“你看上去很伤心!”把事情经过叙述一遍,对很小的孩子,你要协助他完成讲述的工作,可以用语言描述刚才摔的这一跤,甚至可以表演出来,最好采用幽默的方式,让孩子着迷。比较典型的案例我在《孩子对遭遇的创伤感到恐惧怎么办?》一文中具体讲过。
三、动脑莫动气
在应激状态下调动孩子的上层大脑,而不要刺激下层大脑。不要随便说:“我说了算”。应该向孩子问问题,用商量代替选择甚至谈判。没有人喜欢听“不”,这一招对学步幼童来说尤其没用。尽量避免直接用权力来压制孩子。把“不”留到真正需要的时候,下一次当你想阻止孩子到处吐水的时候,要忍住怒喝他:“不准吐水!”鼓励他用上层大脑思考(其实也是养育者在用上层大脑进行教养):“来,宝贝,向妈妈演示一下我们是怎么喝水的呀?先……然后……”然后你们就可以一起夸张地玩如何正确喝水的游戏。
四、越用越灵光
提供大量锻炼上层大脑的机会,玩“你会怎么做”的游戏,避免替孩子做复杂的决定。尽量想办法让孩子用他的上层大脑来为自己做决定。“今天你想穿红色的外套还是这件花外套?”“早上起床你是想喝水还是喝牛奶?”这是我经常会问孩子的日常问题,每天我都会根据情景向孩子提非常多的问题,哪怕这些问题我都已经知道她的回答,但她经常还是会给我不一样的惊喜。甚至有些答案她说得天马行空,我极少去纠正她,因为这是她思考的成果,不断地否定将大大地打击她思考的积极性。比如有一次,她看见姐姐哭,而我因为后赶来不知情,就问依依:“依依,姐姐怎么啦?”依依思考了一下(一定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毕竟她们还太小,所以家长要学会等待),说:“姐姐哭了!”我继续提问:“姐姐为什么哭呢?”依依又停顿良久,说:“妈妈抱!”我马上明白依依的意思,帮她完整句子:“原来是因为姐姐要妈妈抱,所以哭了呀!”依依马上点点头。长期提问的结果是,孩子学会表达,并且有一天我在被子里,她突然掀开我的被子,说:“你为什么躲在被子里呀?我会想你的!”这是她第一次说“为什么”,当时她刚两岁,据说三岁左右孩子才会开始问为什么。关于提问的艺术,这绝对需要找机会再拓展开来讲。
五、运动改造大脑
当孩子与自己的上层大脑失去联系时,帮助他通过运动身体来重获平衡。当孩子感到难过时,首先要承认他的感受,然后尽快让他行动起来。跟他打闹,玩模仿游戏,跟他比赛跑来跑去,或者玩捉迷藏,你就能改变他的情绪。比如,当依依吃饭的时候突然哭起来,我经常会模仿她哭的样子,然后问依依:“你看妈妈哭得像不像?”然后让家里其他成员模仿,并问依依:“你看爸爸哭得像不像?”“你看奶奶哭得像不像?”然后依依就会认真地观察,评论像不像,并且向我们展示正确的“哭的方法”之后,继续吃她喜欢的菜,完全忘记自己当初为何哭,甚至忘记自己哭过。
六、思维遥控器
当孩子不愿意重述某段痛苦经历时,教他运用内心的遥控器,让他掌控重述进程。这个年纪的孩子可能还不懂什么是遥控器,但是他们懂得故事的力量。珍惜孩子愿意一遍遍说故事的时光。这个阶段你用不到“暂停”和“快进”,只需要不断地按“播放”键,反复述说同一件事。讲故事能够带来理解、治愈和整合。
今天讲了部分理论技术,大家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并加以运用,你收获的将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如果今天所分享的六个方法大家对于某一个方法不能理解,或者某一个方法不知道该如何转换到生活中去运用,可以给我留言,我将针对你的留言来展开其中某一个你不太理解的方法,具体生活化,教你如何去运用!
明天继续展开另外六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