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第三天,依然是个信息迅猛的"碎片式快餐阅读"时代。认真想想,我们有多久没认真看完一本纸质书,多久没好好看完一场电影(不一定要去电影院),多久没有下载一份新的好听的歌单,多久没有全心全意完成一件真正想做的事。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变得浮躁不安,总害怕一切来不及,来不及跟上时代潮流的步伐。于是身边很多同龄人开始关注娱乐八卦,最新的电视剧剧情,韩国搞笑的综艺节目,怎么打扮搭配比较好,她们热衷于聚在一起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尽管其聊天的内容没什么意义,图的只是一时的热闹,聊的内容转身便忘得干干净净。我很喜欢一句话——“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人越长大,越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外界的干扰实在太多了,我们的心也很难静下来。但只有坚定自己的心,把计划的事一步步坚持做下去,有时你会发现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有时候我们太浮躁,也终归是“读书不多而想太多”。于是,我开始要求自己不断去学习,不需要和时间赛跑,只是慢慢把手头上的事一件件做好,慢慢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投入其中,不再加入那些无趣的聊天对话,慢慢疏远一些不必要的人。每完成其中一种事完成后,我会轻轻吹一口气,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和喜悦。
焦虑估计是多数年轻人的通病。当我对这世界了解得越多,心里总会有种莫名的焦虑感,“怎么时间永远不够用”、“怎么那么多事情不能在同一天解决”、“怎么实习工作都那么难找”……一边焦虑着,一边慢慢安慰自己,一切都来得及,今天做不完的事明天来做,总会有做完的一天,急不来。然后心情渐渐舒畅下来,会很高效地完成该做的事。当然也有怎么也安抚不了情绪的时候,这时自己会静静听着歌,看会书,背背单词,然后早早回到宿舍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元气满满,把昨晚没做完的事慢慢补上。人为什么会无端焦虑呢?这种焦虑除了来自自我的压力,还有来自身边的父母。
我是个独生子女,所以我父母很疼我,尽管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却也能做到衣食无忧,但也仅此而已,所以我一直很希望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他们想要的舒适生活,不用再那么操劳。大抵天下的父母也是一样的,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者“不要求你拿到高薪,只希望你有份安稳的工作”的想法。我爸喜欢通过打篮球的方式来锻炼身体,他也通过这种途径认识一些当官的球友。通常会一起喝喝酒吃吃饭。他还非常关注我未来的工作事业,居然问他那些球友要一些参考意见,然后别人说什么,他都相信得不能再信了。 他那些球友,这个说,你女儿打字速度快不,挺适合做文员的。那个说考了司法考试没。还有个说,可以去考公务员。然后我爸他很高兴地跑来游说我,叫我去考司法考试还有公务员,只因我之前试探性问过,如果我不在广州工作,跑去北京实习,能接受吗。(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后,我发现暂时自己只能留在广州工作)他担心我去太远的地方,各种不方便,何况我的家就在广州,他也舍不得我,他担心我找不到工作,出此下策。之前他也问我要不要去做文员。我当时还很耐心地分析一番我的想法和未来的打算,他也表示相信我,那就不管我了。
我的工作,我自己找,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也正在努力学习当中,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淀,要知道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切也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因为我知道自己目前的水平远远不够,工作也是急不来的,等时机到了,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切都水到渠成。困难也是暂时的。所以我也因为忙于准备期末的毕业设计考试,没太着急投简历找实习。没想到,只过了一个星期,回到家,我爸还是继续劝说,他还找了外援——我妈,两个人一直在我耳边说,公务员的好处,职位稳定,工资也不低。爸妈不想你那么辛苦。你去尝试下考司法考试,去考省考吧,考上了,我那些兄弟会帮你的。巴拉巴拉了一大堆。姑且不说那些考试难度有多大,有多少人挤破头去考这些热门的考试。就一个我有更需要我为之努力付出的计划,我是不会考虑其他考试,让其他无关的事物把我的精力分散。有时人专注于一个方向,更容易在那个方面获得成功。人的精力有限也决定了无法再贪心做更多,所以更要适当控制“什么都想做,事事都要做”的欲望。凡事慢慢来,时间也会给予你答案。
说实话,我当时就生气了,气的是父母的天真,他们的逻辑是我无法理解的,尽管我知道父母他们的本意是为我好。但最怕的就是这种,打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的旗号。老想着控制子女乖乖听话,这真是太可怕了。鸟儿终有会飞的一天,要面对它早该面对的一切。与其躲在父母身后享受安逸的生活,还不如坦荡去面对一切未知的困难。生活的种种经历告诉自己,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只有懒惰和愚蠢才能不劳而获。所以脚踏实地最重要。我爸那些球友,和我非亲非故,又为什么愿意帮我。我爸得到的也不过是一个口头的承诺罢了。何况我也无心朝公务员方向发展。人总要努力实现自己想达到的目标,这样的人生,在我看来才有意思。我把想法如实告诉我爸。我爸却认为,再怎样,也需要贵人相助,通往职业道路也会更通畅。我也知道贵人相助很重要,我目前最需要的不是这些虚无的口头帮助,最需要的不过是证明自己的一个机会。两代人,两种不同的观念。父母希望我安稳工作,我却不愿循规蹈矩,未来想走的路注定有无数挑战。
我也生气父母说好的信任,却依然放心不下,没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
我也生气的是自己暂时无法证明自己,无法尽快实习为父母减轻负担。焦虑一时会涌上心头,有时也会迷茫,自己像蜗牛一般地爬行速度,真不会被时代抛弃吗。幸运的是自己有加一些行业的大咖,他们愿意花时间和自己线上交流,三言两语把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化解掉了。很记得其中有位大咖跟我说过“年轻人,要想块海绵,不断吸收水分,不断学习,也要想块坚硬的石头,承受得住浪花的拍打,耐得住,静静等待机会的到来,你还年轻不急。”这段话让我轻易从焦虑中恢复常态。
我清楚知识的积累,没有捷径,唯有坚持。谁叫你当初不努力,耗费大量宝贵的时光呢。然而抱怨也没用。生气也没用,只有踏实沉下心来学习。关掉微信朋友圈,在学习的时候主动断网,关掉手机。时间节省不少,效率也有所提高。一天下来,心情也是美美的。
经过一周努力的学习,周末也不要忘了劳逸结合,听听最新出的新歌,在家下一部电影看看,写写影评,画几副简笔画,做平时很少做的事,心里都会有一种惊喜的感觉。生活其实也可以很美好,所以啊,少年你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无需那么浮躁。一切都可以慢慢来。
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