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县教研室副主任任艳普老师主持召开名师工作室会议,作为工作室的老成员,我做了一个小分享—《做自己专业生命的摆渡人》,这曾是暑期河南杏坛网研社焦兵书社长定下的年会主题,对我启示很大。之后,我们读书组共读了《摆渡人》这本书,这也是我多次重读且读得极为详细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对我触动、影响很深,写下的三千多字的读后感还被评为河南教师读书会的优秀文章。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最早引领我的摆渡人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任艳普主任和张爱敏老师。
在语文教学的专业成长路上,我属于起步较晚的,因为毕业后,出于学校需要,我曾教了八年的英语,之后才改为语文。刚开始不知从何入手,一次偶然的听课,让我对公开课有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便买来一些语文教育教学期刊,研究名家的课例。最初想上公开课的理由,多少带有一些功利性色彩,当然是为了晋级。还记得第一次鼓起勇气报优质课,真是有一种无知者无畏的果敢。虽然和优秀的老师相比,差距很大,但任主任还是热情地给予我鼓励,说我基本功挺好,只要我好好学习,多多钻研,一定能讲好公开课的。此后,我便开始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不断地挑战自己,历练自己。只要是能参加的比赛,不管是讲课还是说课,我都会积极参与。
2005年,为了学习制作课件,我不怕辛苦,每到周末就跑到新乡向老同学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教语文时间不长,却成为学校第一个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也是第一个讲大课获奖的老师。忘不了每一次讲课的过程中,任主任的悉心指导,从教学思路的清晰度,到主问题的设计,再到教师课堂语言的把握,认真而细致,听课,评课,磨课,研课,一路走来,确实受益匪浅。
还记得那次去海南交流的前一天,天气较冷,一直下雨,从上午到晚上,任主任一直带领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为我的课出谋划策,严格把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就这样短短的一天,也是无比紧张充实的一天,让我收获颇丰。既有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感受到团队凝聚力的伟大,还有对团队伙伴们无私帮助的感动与感谢。直到在海南的交流课获得了当地老师的好评,我们的心才算是放松了下来,任主任说那是我讲得最好的一节课。可以说,我最初的专业成长得益于公开课,而我对公开课的喜爱得益于任主任的指点。感恩摆渡人—任艳普老师!
和张爱敏老师的相识应该是在2010年左右,因为参加学习培训,总能遇上,慢慢就熟悉起来。令我佩服的是,每次的学习,她总是坐在前面,手里拿着一本书,闲暇时间还在专心地看,丝毫不为身边的喧嚣所打扰,每逢互动交流,她也总能抓住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敬佩之余,我开始和她交流一些心中的困惑,请教一些教学问题,而她的鼓励总是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当时迷茫的心灵。后来,在她的引领下,我也开始尝试着在阅读中寻找自我,认真思考自己的班级、学生和课堂,并开始真正地走出去,见识了一些有大家风范的优秀老师的优秀做法。那时,我才发现,从前的自己,简直就是一个“井底之蛙”。
于是,我更加有了成长的渴望,之后,又加入了河南杏坛网研社这个团队,结识了众多有教育情怀的的优秀老师,真正地做了一些教师该做的事情。还有,跟随语垣工作坊两年的学习,真的是逼着自己在成长,读书,写作,反思,研究,一直在路上。如果说在这方面有了一些进步和成绩,都要归功于张老师。感恩摆渡人—张爱敏老师!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遇到生命的摆渡人,让我们心怀感恩,携手前行,相信,名师工作室在任主任的带领下,在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定会再展风采,再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