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个时候,你坐在电脑面前,望着空空的,白白净净的文档,脑袋一片空白,毫无灵感,甚至写不出一个字?
一个创作者的使命是什么?大概就是用脑细胞将空白文档变成一幅画或一个故事吧!可一幅精美的画,一个精彩的故事,大抵是需要灵感的。一个没有灵感的作品,未必糟糕,但,必不惊艳!
不得不承认,在写作这条路上,走得越远,就越能体会到灵感的金贵。一个没有灵感的创作者,写不出好故事。当一个创作者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像“咸鱼”,像“废才”,像一个没有flag的“积极废人”。
总之,没有灵感的时候,是创作者最痛苦的时候。这种痛苦,难以用语言形容。
回首过去,初识写作的我还在上小学。那时年少,喜欢看作文书,看故事书,对记叙文甚是钟爱。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看到一篇名为《蛋炒饭》的作文,不知怎么的,看过后就能将其口述了。语文课上,老师让写作文,我竟凭记忆默写出了《蛋炒饭》。无奈,老师以为我照抄作文书,评语:“文章中心思想明确,语句通顺,但……”
我不记得“但”字后面的具体文字了,大致意思就是老师希望文章是我自己写的。我第一次觉得委屈,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不相信我没有照抄作文书。那时脑袋里没有抄袭的概念,只觉得自己能对一个故事过目不忘,毫无压力地进行复述,感觉太棒了!
后来,上了初中,喜欢上了听歌。初三的某一天,我在本子上写了一首歌。我拿给后座的一个同学看,他夸歌词不错。第一次被人肯定,感觉棒极了!于是,那一年,我喜欢上了写歌词。初中毕业,最好的朋友要走了,我还特意写了一首歌送给她,哈哈哈!
初中毕业后不久,《王子变青蛙》热播。我不知道当时十几岁的自己是靠着什么意志,坚持每天晚上在伯父家看完剧之后,一个人回到房间趴在凳子上将当晚看过的情节写在本子上的。老实说,到现在我也没想通。但是,有一点我必须承认,从那以后,我爱上了写小说。
高中,学习很忙,但我的创作热情却丝毫不减。自习课上敢于放飞自我,拿起笔偷偷写半页纸。高考后的两个月,都是难得的在家“写写写”时光!大学期间也忍不住,灵感来了就开启“速写”模式。每写完一篇短篇小说后,头会隐隐作痛半天,但同时又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使我兴奋。
毕业后,我找了份写作的工作,误打误撞地继续踏上写作这条不归路。老实说,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靠写作谋生。
如今,工作快三年了,写稿变成了生活常态。偶尔写完稿后头会疼半天,最明显的感觉是,记忆力没有小学时候好了,不再像初中、高中那会儿精力充沛,可以在深夜的灯光下,不知疲倦地写好几页纸。灵感好像也没大学那会儿多了!有时候盯着一篇稿子改十几、二十遍后,自我感觉已经进入麻木状态,认不得字了。有时候灵感乍现,我忘乎所以地敲着键盘,像拿着机关枪发射一枚又一枚子弹(请允许我这么大胆的形容,因为真实感受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时候坐在电脑面前,望着一张白纸,脑袋一片空白,绞尽脑汁也挤不出半个字,感觉自己就剩一副连灵魂都没有的皮囊。“积极废人”至少还有flag,可我,一个创作者,没有灵感的时候,感觉就像一个心被掏空,脑袋被掏空,什么都没有的“废人”。这种感觉真得太痛苦、太痛苦了!
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和我一样,没有灵感的时候,也很痛苦?
写作是一条很艰难的路,越往前走,就会发现,这条道上的高手很多,自己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而且,必须接受的现实是,自己目前的写作水平还有待提升(这应该变成一句口头禅)。
世界很喧嚣,但愿热爱写作的我们都能静下心,慢慢写!日积月累,尽管偶尔痛苦,每一年的存款可能都是那未折现的几万字,但当岁月逝去,年过半百的我们,看到曾经的字迹,一定会满心欢喜,像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