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8日
上午10:30-11:30参加天友读书会,在家附近也有这样的平台,老实说,意外之余也颇觉惊喜。
今天读书会的主题是“美好心灵 是否有一本书给过你生活的希望,给你的心灵支撑的力量”
参加分享的各位都有自己的准备,发言也很精彩,如果我来做分享,我会说些什么呢?
一是读书的目的不同。
相信各位来参加读书会的都是爱书之人,但是即便如此,大家读书的目的恐怕也各不相同,比如提高技能、扩大知识圈、深入某个主题等等吧。我自己读书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知识圈,不至于因年龄增大而变得面目可憎,因此我读的书十分宽泛,比如经济方面《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未来篇”《巴菲特的护城河》、时间管理类《奇特的一生》、《把时间当作朋友》、个人管理类《习惯的力量》、《早起的奇迹》、中医类《图解舌诊》《医本正经》等等;没有专精于某个方面,所以没办法就某个话题侃侃而谈;
二是因读书目的不同,阅读的过程也不相同。
为了提高技能而阅读,会下意识地边阅读边练习,阅读的过程也是个人能力不同提升的过程;深入某个主题阅读呢,就会专精于某个主题,一口气读上所有涉及该主题的几十甚至上百本书籍,博采人家之长,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学者;而像我这样仅仅为了扩大知识圈而阅读的人呢,在阅读过程中,把读书当作是一个向作者请教的机会,就像有机会面对面听大师讲课。作者是不是让你信服,他的文字、观点是不是让你信服,他的文字好又好在那里;他在那里提出问题,又在那里给出了答案。当你认同作者时,你会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
每一本书都是由作者心血凝结而成,都是值得珍重珍惜的宝贵财富。
试想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何以在近代没落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代多是亲传弟子,口口相传,手把手指导教授,绝少落于文字。一些传统文学、工艺没有被传承下来,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不形成文字呢?大多数的工艺人不是所谓读书人,没有能力著书立说。另一个担心就是手艺外传,所以时代的进步应该感恩那些肯把知识形诸于文字的人。
再一个问题,为什么工艺人都不是读书人呢?在古代,有一种说法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培养一名读书人,绝对不是一般普通家庭所能负担得起的。所以大部分人选择其他方式谋生。
再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不起书呢?首先,书籍昂贵,早期的书籍很多都是手抄本,且被一些收藏家所收藏,普通人没有机会能够接触到这些书籍。所以书籍大多写得言简意赅,需要专门的老师讲授,一般收费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