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讲到:汉哀帝刘欣对董贤断袖情深,把一切能给的都给了董贤,严重的破坏了哀帝新政和朝堂政治秩序。
然而情深不寿。
公元前一年,六月,汉哀帝刘兴驾崩于未央宫,无子,新的政治动荡不可避免。
王莽在一年前就回到了京师。
他在新都国时期,韬光养晦,杜门不出,等待时机。终于,一件事让他的声望再度提升。
他的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家奴,王获被王莽严厉训斥后,逼令自杀。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奴隶也是人,杀人偿命,王获死有余辜,王莽不包庇纵容儿子,值得肯定。
但在汉朝,虽然根据帝国相关律令规定,故意杀奴婢是很严重的事情,比如许广汉就拿魏相夫人杀奴的事情要挟魏相,但在实际执行中,“故意”与否是可以操作的。
如果不是故意的,可以以钱赎罪,即便是故意的,也极少以命抵命的案例。
因此,单单从王莽逼杀儿子王获这件事看,王莽具有显著高于当时许多其他汉朝人的道德水准,他把奴隶当人看。
而在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西汉末年,王莽的这一行为无疑会得到许多致力于公平的士子、平民、官员的赞赏。
基于此,王莽在南阳封国三年,吏民自发上书替王莽喊冤的有一百多人次。
而王莽回到京师,也是由贤良士大夫周护、宋崇等在接受朝廷征召、进献治国方略时(贤良对策) 盛赞王莽功德直接触发的。
只不过,哀帝刘欣颇为忌惮王莽的声望卓著,故而给出的召还京师的理由是:太皇太后王政君年老,需要亲人在身边尽孝。
一同被召回的还有平阿侯王仁,刘欣的潜台词大概是:朕不只是为了你王莽哦!
王莽回到京师不久,孔光又当上了丞相。
孔光第一次当丞相,是成帝刘骜任命的。
就在那个不同寻常的夜里,刘骜已经让人刻好了侯印、任命诏书,准备第二天授予孔光,然而刘骜在赵合德床上再也没能起来。
不过,这不妨碍孔光接任丞相,同时,按照惯例,他还被封为博山侯。
哀帝继位后,在为傅太后上尊号事件上,孔光和王莽立场一样——倒不是孔光阿附王莽,作为孔门子弟,最基本的“礼”,孔光还是能坚持的。
但县官不如现管,王莽都溜之大吉了,孔光这种软脚虾在朝堂上也站不住,不久就被罢相、没收博山侯印绶。
孔光之后,朱博、平当、王嘉相继为丞相。
朱博做傅太后的打手,弹劾傅喜、何武,惹怒了哀帝刘欣,事情败露,自杀。
平当年老,当丞相没几个月,就去世了。
王嘉倒是坚持了快两年,但也因为替东平王案鸣冤、同时又得罪了董贤,刘欣越发讨厌他。
哀帝刘欣心想:找个顺手的丞相就这么难?夜深人静一琢磨,还是觉得孔光好用。
恰好公元前二年,正月初一,日食,十多天后,傅太后一命呜呼,刘欣就召孔光来给自己解释天降灾异是什么意思。
这孔光拿手,只见他引经据典,云山雾罩,一点不触及实质内容,充分展现了和大师王林如出一辙的忽悠功夫。
刘欣呢,听得似懂非懂,只觉得孔老师讲得好有道理,于是任命孔光为光禄大夫、给事中,秩奉为中二千石,位在丞相之下。
不久,王嘉被哀帝打倒,绝食死于廷尉狱中。而御史大夫贾延也被罢免。
孔光旋即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两个月后,升任丞相。而御史大夫之职,先由何武担任,不久又由彭宣接任。
预警!孔光、何武、彭宣,全是老面孔!
董贤此时,已经被士大夫阶层攻心成功,何武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就得到了董贤的支持。
以此观之,久病不愈与宠爱董贤,分散了哀帝刘欣大部分的精力,在他统治的中后期,面对“大儒之效”,他也是节节败退的。
公元前一年,五月,哀帝刘欣又一次重新定义了三公。
丞相不再称丞相,而为大司徒。御史大夫则成为大司空。连同大司马,是为三公。
此时,三公的班底是这样的: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
此外,何武则被任命为前将军。
这些人中,孔光虽然不是王莽的死党,但无可无不可,何况,政治理念上,他支持王莽。
彭宣从后来看,对王莽专权,颇有戒心,但此时,若必须在董贤与王莽之间选一个,他一定选王莽。
何武却是一直都与王莽政见不合的,但他可以反对王莽,却很难力挺董贤。
最关键的是,不管这些人如何站队,王政君老太后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公元前六月二十六当天,哀帝刘欣驾崩的消息,很快就汇报到长乐宫太皇太后王政君这里。
王政君当即下令摆驾未央宫。
到了未央宫,王政君先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夺取了皇帝印绶,随后在未央宫东厢房召见董贤。
“董大司马,您看皇帝的丧事该怎么办呀?”
董贤哪里办过这种事,加上真爱去世,正伤心欲绝,只好来了个一问三不知,免冠下跪向太皇太后谢罪。
王政君就说:“新都侯王莽,先前以大司马的身份,主持了成帝的丧葬事宜,有经验,我让他来帮助你!”
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董贤不管心里情不情愿,他的回答是:“太好了!”
董贤点了头,王政君立即派出使者紧急召王莽进宫。
同时王政君又对尚书台颁布诏令:由王莽代替自己接受百官奏事,发兵符节都由王莽来掌管,守卫禁门的中黄门,守卫殿门的期门郎,也都由王莽调度。
王莽进宫掌控一切之后,按照王政君的意思,指示属官弹劾董贤,罪名很扯淡——哀帝病中,董贤没有亲尝医药。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借着这个弹劾,王莽做出了禁止大司马、卫将军董贤进入司马门的决定。
这也就杜绝了董贤孤注一掷、调动北军鱼死网破的可能。
不过,这其实是多虑了。
董贤和邓通一样,都是没什么执政能力的人,加上董贤太年轻缺乏历练,面对王政君、王莽的组合拳,他连抱头做出基本防御都不会。
董贤只有跪在皇宫门前不停地求饶。
而王政君、王莽的攻击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六月二十七,刘欣驾崩的第二天,王莽遣谒者前往宫门前向董贤下达诏书:
“董贤年少,无法主持丧葬事宜;做大司马,不能让百官心服。故当即收回董贤大司马印绶,罢归家中。”
这也是终极判决书,董贤回到家里,当日,就和妻子一起自杀了。董贤家人也不敢声张,连夜就把董贤夫妻埋葬了。
不过王莽疑心董贤诈死,在相关官员的奏请下,董贤的棺材又被挖了出来,送到诏狱,开棺验尸,验明正身后,埋在了狱中。
就这样,前汉最强男宠董贤和挚爱他的皇帝刘欣前后脚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司马之位空缺出来了,接下来就要“竞争上岗”了。
太皇太后王政君下令,让公卿举荐可以担任大司马的人——还挺民主!
王莽当然是众望所归。
他本来已经是大司马,纯粹因为政治倾轧下台,并无实质过错,而且素来贤名满天下,再加上还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亲侄子。
是他是他就是他,拯救汉帝国的英雄小哪吒,啊,不,大王莽!
孔光带头,九卿众口一词,整个朝堂几乎都是王莽的粉丝。
不过,有两个人有意见。
其中一个是老熟人,前将军何武。另外一个是左将军公孙禄。
俩人儿对王氏专权极为戒惧,担心王莽上台后,会重蹈吕氏之乱和霍氏之乱的覆辙。
两人一合计,玩了一出商业互吹:公孙禄举荐何武可以当大司马,何武则举荐公孙禄。
要是当时有不记名投票选举就好了,这俩保准都会自己投自己一票。
但这丝毫不能阻止王莽上位,充其量就是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那么多人支持王莽呢。
六月二十八,太后王政君下令,任命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王莽:我大汉终结者,又回来了!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写简明中国政治史,这是一个有时好玩、有时严肃的公众号,每早六点,厕上一观,可通天地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