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走进王文丽》课堂实录《月光曲》,她在这节课堂教学上的许多闪光点,让我耳目一新。
一,表扬、激发学生方面很有技巧。王老师一上课就从课题入手,在学生读课题时不够积极不热情时,她是这样启发的:“听你们读课题,我似乎没有感觉到皎洁的月光笼罩在莱茵河畔。请你们再读一遍,记住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甜美的声音中感受到美丽的月光”。这样的谈话,学生的状态明显得到改善。再如在同学们表现得好时,在她提出“课文中几次提到弹奏曲子?这三次弹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她及时表扬:“你的发现非常可贵!”“你真了不起,你又发现了一处不同……”对学生汇报给予这样的评价,在她的课堂随处可见。再如当学生汇报结束时他说你也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你不光读懂了盲姑娘的董事还读懂了哥哥内心的愧疚。再比如:“感谢你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个美丽姑娘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相信你也一定是个热爱音乐的姑娘”。在老师在这样的肯定下,孩子们的课堂热情被激发、被调动,课堂氛围也营造出来了。
二,问题提出层层递进,逐步升华,既有整体把握,又有局部品位。王老师从一开始就从课题入手:“请同学们思考课文中提到几次弹奏曲子?”“哪一次弹奏的是月光曲?”在大家汇报结束以后又问:“那么这三次有什么不同呢”、“这三次弹奏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使得这个美丽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呢”、“说到写读后感,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以及我们的感受用一首小诗表达出来哪”?在她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个人感受。
三,在她的课堂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创设课堂情景。如在这节课上,她安排了这样一段话:在窘迫的生活面前,盲姑娘对生活的热爱和兄妹俩的相互体贴就更显得珍贵,在这段对话中没有说明妹妹怎么说,哥哥怎么说,但是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得到兄妹俩表达的感情,请你们同桌两个人结为“兄妹”直接读对话,体会人物的感情。在学生朗读结束后,她请同学扮演盲姑娘,她这样来创设对话:我来问问这位姑娘,你是随便说说的吗?接着又找一名同学做“哥哥”,他又对哥哥发问:你听到妹妹这样的表白,你有怎么样的感受?在贝多芬即兴现场弹奏《月光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体会贝多芬弹奏时的心情,围绕月光曲内容的那一段,她又设计了这样一个发散性问题:如果请你做导演给月光曲拍一段MTV,设想你的镜头会给谁?为什么?这就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一生说:如果我是导演,我认为出现镜头最多的是大海和月光,因为大海和夜光的变化能够表达贝多芬的心情。(师:看来你很注意发现句子之间内容之间的变化已联系。)
生:我如果做导演,我会把镜头更多的给盲姑娘,因为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给盲姑娘的。(师:你说的真好,透过你的眼睛我也看到了你纯美的心灵。)
生:我想让镜头投在琴键上,因为琴健上下起伏极速的变化不光能够表达出情感的变化,而且有特色。(师:你非常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她的课堂上,像这样的师生情景对话还有很多很多,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又扩充了教材,让学生感悟很深。这节课在她深情的总结中结束:就让我们永远记住《月光曲》,永远记住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永远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贝多芬!而学生们的心灵,也在与文本这一次次的碰撞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