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人间词话》
整理/铨斋
一、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自以为词的境界反映的是填词人的心境、胸怀和修养,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和审视自身,一定能不断提高境界。
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其实写境肯定是造境,每个人写的即使同一事物,描述出来肯定是不同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现实之境与理想之境,或许只是用词不同,表达的差不多意思吧。如果把两种境界融合或者对立出现,也许会是个不错的表达方式。
三、景物与感情: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以前以为只有写了景物才算好作品,看来抒发真感情真性情,而无景物描写的作品也不一定差。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四、关于炼字书上说(不是王国维说的):王夫之有批评,似“推敲”这般写诗,只是妄想揣测罢了,倘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哪还用得着反复斟酌呢!
意思是不炼而炼,自然天成为最真境界,也是最高明的境界吧。
五、境界大小: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王国维教导我们小的境界尽量往大处写,大的境界往小处写。否则容易小的显局促,大的显空洞,我的好多就很空洞。
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此句说的极是,入世而不迷者当之。
七、古今之作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理解的:第一境界是于孤寂清冷中胸怀远大目标,独自高处远望,天涯咫尺。第二境界是为目标痴为目标迷,付出得心甘情愿,形销骨瘦而无悔,不回头,是好是坏仁者见仁。第三境界是对结果的态度,蓦然回首的遇见,是惊喜更是从容,对得不到的结果不会执著,执著的是追求的过程。
八、代字。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
以前以为代字更高雅,其实附庸风雅而已。
九、题目。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好多人说某诗换题目也适用,其实看来题目也是诗词的一部分,特定题目表达特定意义吧。
十、散文易学而难工,骈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
我怎么感觉都难学难工捏。
十一、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确实感觉越长越容易表达,越短越难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