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晨读的书是《非暴力沟通》,我就一惊,因为这本书我有,但到现在还是好好的,一页未翻开。但关于沟通这个话题,我联想到的还有一本书,就是现在火得很的《人民的名义》,关于体制的,反腐的,很多人都已经说了很多,但我看到更多的还有里面人物的各种“智斗”。“观察、感受和请求”,这三者在书中处处可见,说的每句话都要经过思考,经得起各种推敲,这些语言里面的逻辑,语气,表达方式都是一门大学问,一门艺术。
如有剧透,请慎重,别打我…
书上有一幕是陆亦可对欧阳菁的审讯毫无进展,欧阳菁一直保持沉默。此时,侯亮平就“指点”了一下——“研究对手”。怎么研究?不能只关注卷宗,还要研究她的日常,喜欢什么牌子的衣服,喜欢吃什么,特别是她为什么这么爱看《来自星星的你》,沟通首先要知己知彼,不能只看针对一个表面的现象,还要从细节入手。事情就在《来自星星的你》这个细节有了突破口。不仅如此,陆亦可还从另外一个细节入手,婚姻。因为李达康未曾和欧阳菁庆祝过生日,陆亦可就给当天生日欧阳菁准备了生日蛋糕,不谈案情,只过生日。这些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的“沟通”,最后得到一个重要线索。“只说感受”,观察了对方的细节,针对性地用行动去打破了这个沉默。
还有一幕,也是关于审讯的,在侯亮平审讯刘新建的时候,对于刘新建的哥们义气,侯亮平首先不多说,直接把丁义珍的现在的处境的照片给刘新建看了,他看到的照片后冲击太大了,侯亮平没有过多的评价,继续劝说他,继而“轻描淡写”地把丁义珍的现实状况告诉了他。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看到同一个事实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彼此立场的不同,让对方直接看到事情更加具有冲击性,更能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和将来可能面对的问题。刘新建在当时是被攻陷了,被事实本身震撼到,这不仅是来自照片的威力,还有来自侯亮平的话,把美好的幻想泡沫戳破了。道理我们都会说,但问题是如何说才能发挥这话的最大效力,这就是艺术。
书中还多次出现了,谁谁谁对另外一个人的做法下判定,说谁谁谁都可能是幕后的大BOSS或者也是腐败的一份子,但通常后面都会有人接一句“证据呢?”,“说这话要负责任的”,“不要乱下评判”之类的意思。这说明什么?没有证据就不要给一个人定性,正如对一件事情,没有证据或者事实去支撑,就不要妄下评论。沟通的时候也是如此,不清楚对方的立场,观点,因为一句话就可能引发一场争吵,甚至是引来一番错误的推敲。正如蔡成功对侯亮平举报的时候,只说了利于自己的一部分事实,隐瞒了大部分,就把事情的发展引导到了错误的方向。
但如果说书中说话的大师,最佩服的是高育良。他的每句话都要反复看才能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姜还是老的辣,不随意评论,观察对方再说自己的感受,在未确定的事情上先保持沉默,再或以退为进,或顺着别人的话继续深入。而他对别人的话,看到的事情会在自己的脑中不断推敲,随时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才开口说话,这就是高手。这说话的技巧也许是体制内需要的一种技巧,但也是现实生活中,职场中需要的技巧。
好好说话,不仅是一个技巧,还是一门生活艺术。
最后了,我还是把《非暴力沟通》插队看了吧。